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1.2.1 风电次同步振荡机理 | 第11-13页 |
1.2.2 风电次同步分析方法 | 第13-15页 |
1.2.3 风电场次同步振荡建模方法 | 第15-17页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7-18页 |
第2章 双馈风电机组的聚合数学模型 | 第18-32页 |
2.1 引言 | 第18页 |
2.2 DFIG风力发电系统各部分数学模型 | 第18-30页 |
2.2.1 风速模型 | 第19-20页 |
2.2.2 风机和传动系统模型 | 第20-23页 |
2.2.3 双馈发电机参数及动态方程 | 第23-30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第3章 风电场聚合模型的仿真 | 第32-46页 |
3.1 引言 | 第32页 |
3.2 风电场聚合模型仿真 | 第32-34页 |
3.2.1 聚合模型定转子侧变频器控制参数 | 第33页 |
3.2.2 聚合模型与变尺度模型对比 | 第33-34页 |
3.3 风电场聚合情况下的实际地区次同步振荡仿真 | 第34-37页 |
3.3.1 仿真系统等值模型 | 第34-35页 |
3.3.2 聚合模型的仿真与实测数据的比较 | 第35-37页 |
3.4 并网风机台数对次同步振荡的影响 | 第37-39页 |
3.5 串补度对次同步振荡影响的分析及仿真验证 | 第39-40页 |
3.6 SSCI机理分析与仿真验证 | 第40-44页 |
3.6.1 SSCI的影响因素 | 第40页 |
3.6.2 kp和ki对SSCI影响的分析及仿真验证 | 第40-44页 |
3.7 双馈风电机组次同步振荡产生机理分析 | 第44-45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4章 大规模风电经串补并网引起的次同步振荡抑制方法 | 第46-56页 |
4.1 引言 | 第46-47页 |
4.2 手动切除部分风机抑制次同步振荡 | 第47-49页 |
4.2.1 切除一组风机抑制次同步振荡 | 第47-48页 |
4.2.2 切除两组风机抑制次同步振荡 | 第48-49页 |
4.3 调节串补度抑制次同步振荡 | 第49-52页 |
4.3.1 振荡发生后退出一套串补抑制次同步振荡 | 第50-51页 |
4.3.2 根据送出功率调节串补度抑制次同步振荡 | 第51-52页 |
4.4 设置阶跃控制参数抑制次同步振荡 | 第52-53页 |
4.5 附加阻尼控制抑制次同步振荡 | 第53-55页 |
4.5.1 设计原理 | 第53-54页 |
4.5.2 附加阻尼抑制措施效果的仿真验证? | 第54-55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6-58页 |
5.1 结论 | 第56-57页 |
5.2 展望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