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SCMOS高速成像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英文摘要第4-5页
1 绪论第9-15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第9-11页
    1.2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1页
    1.3 国内外发展现状第11-12页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与内容安排第12-15页
2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第15-25页
    2.1 系统总体方案分析第15-16页
    2.2 SCMOS图像传感器选型第16-18页
        2.2.1 芯片选型第16-17页
        2.2.2 芯片介绍第17-18页
    2.3 核心控制器件选型第18-20页
    2.4 图像缓存单元选择第20-21页
    2.5 数据传输接口选择第21-22页
    2.6 成像系统总体框架第22-23页
    2.7 本章小结第23-25页
3 系统硬件设计与实现第25-45页
    3.1 系统总体硬件电路构成第25-26页
    3.2 FMC接口概述第26-27页
    3.3 图像采集板电路设计第27-32页
        3.3.1 电源电路设计第27-28页
        3.3.2 偏置电路设计第28-30页
        3.3.3 LVDS转LVCMOS电路设计第30-31页
        3.3.4 IO接口电路设计第31-32页
    3.4 成像控制与传输板电路设计第32-43页
        3.4.1 电源电路设计第33-35页
        3.4.2 时钟电路设计第35-36页
        3.4.3 复位电路设计第36-37页
        3.4.4 FPGA配置电路设计第37-39页
        3.4.5 DDR3 SDRAM硬件电路设计第39-40页
        3.4.6 PCIE接口电路设计第40-43页
        3.4.7 交互电路设计第43页
    3.5 本章小结第43-45页
4 系统软件设计与实现第45-99页
    4.1 系统总体软件方案第45-47页
        4.1.1 系统软件详细框架第45-46页
        4.1.2 系统工作流程第46-47页
        4.1.3 系统时钟方案设计第47页
    4.2 图像采集模块逻辑设计第47-61页
        4.2.1 电压偏置设置模块设计第48-50页
        4.2.2 SCMOS初始化模块设计第50-52页
        4.2.3 时序产生模块设计第52-56页
        4.2.4 数据规整模块设计第56-59页
        4.2.5 仿真结果分析第59-61页
    4.3 数据缓存模块逻辑设计第61-73页
        4.3.1 缓存输入模块设计第62-64页
        4.3.2 DDR3 控制器IP核分析第64-67页
        4.3.3 DDR3 写模块设计第67-69页
        4.3.4 DDR3 读模块设计第69-71页
        4.3.5 测试结果分析第71-73页
    4.4 数据传输模块逻辑设计第73-95页
        4.4.1 PCIE总线概述第73-77页
        4.4.2 PCIE硬核概述第77-81页
        4.4.3 BAR空间映射模块设计第81-84页
        4.4.4 接收引擎模块设计第84-85页
        4.4.5 基于链式DMA的发送引擎模块设计第85-90页
        4.4.6 测试结果分析第90-95页
    4.5 上位机控制软件设计第95-98页
        4.5.1 驱动程序设计第95页
        4.5.2 应用程序设计第95-98页
    4.6 本章小结第98-99页
5 后端图像预处理方法研究第99-109页
    5.1 系统图像预处理需求分析第99-101页
    5.2 图像校正方法第101-102页
        5.2.1 图像平场校正第101-102页
        5.2.2 图像伽马校正第102页
    5.3 图像多尺度对比度增强算法融合第102-106页
        5.3.1 中值滤波第103页
        5.3.2 基于SFL-CT的增强算法第103-105页
        5.3.3 限制对比度自适应直方图均衡算法第105-106页
    5.4 后端图像预处理融合方法测试第106-107页
    5.5 本章小结第107-109页
6 总结与展望第109-111页
    6.1 总结第109-110页
    6.2 展望第110-111页
致谢第111-113页
参考文献第113-119页
附录第119页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119页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目录第119页

论文共11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微信在新媒体领域中的价值研究分析
下一篇:农产品质量溯源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