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构成要件探析 | 第14-24页 |
第一节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适格主体 | 第14-18页 |
一、自然人主体与单位主体的区分 | 第14-15页 |
二、金融机构是否可以成为本罪的适格主体 | 第15-18页 |
第二节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客观方面 | 第18-24页 |
一、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行为特征 | 第18-20页 |
二、非法吸收与变相吸收行为的比较 | 第20-22页 |
三、“扰乱金融秩序”的解释 | 第22-24页 |
第二章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域外的相关规定 | 第24-29页 |
第一节 德国的立法 | 第24-26页 |
一、德国有关行政犯概念的概述 | 第24-25页 |
二、德国法定的经济犯罪问题 | 第25-26页 |
第二节 美国的立法 | 第26-29页 |
一、美国《证券法》和《证券交易法》中的“证券” | 第26-27页 |
二、美国判例法中确定的“投资合同” | 第27-29页 |
第三章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立法完善 | 第29-40页 |
第一节 转变刑法规制的理念与方法 | 第29-35页 |
一、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去罪论 | 第29-31页 |
二、区分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 | 第31-33页 |
三、以证券监管体系来规制非法集资行为 | 第33-35页 |
第二节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基本构成特征的具体化 | 第35-40页 |
一、“存款”法律含义的确定 | 第35-36页 |
二、“非法”基本含义的确定 | 第36-38页 |
三、“亲友”范围的缩小 | 第38-40页 |
第四章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司法认定 | 第40-50页 |
第一节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罪与非罪 | 第40-45页 |
一、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与民间借贷 | 第40-41页 |
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与委托理财 | 第41-43页 |
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与私募行为 | 第43-45页 |
第二节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与相关犯罪的界限 | 第45-50页 |
一、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与集资诈骗罪 | 第45-47页 |
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与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 | 第47页 |
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与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 | 第47-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后记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