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化工机械与仪器、设备论文--化工过程用机械与设备论文--物质分离机械论文

具有多种选择透过机制的高性能CO2分离膜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9-31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第9-10页
    1.2 聚合物 CO_2分离膜及膜材料第10-17页
        1.2.1 扩散选择性膜第12-14页
        1.2.2 溶解选择性膜第14-15页
        1.2.3 反应选择性膜第15-16页
        1.2.4 现存问题分析第16-17页
    1.3 聚合物气体分离膜传递模型第17-24页
        1.3.1 溶解扩散模型第18-19页
        1.3.2 自由体积理论第19页
        1.3.3 分子模型第19-21页
        1.3.4 双方式吸着模型第21-22页
        1.3.5 促进传递模型第22-24页
    1.4 新型膜材料工业应用时可能面临的问题第24-29页
        1.4.1 膜材料的成膜性第25-27页
        1.4.2 微量杂质气体对膜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第27-29页
    1.5 本文研究思路及主要工作内容第29-31页
第二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第31-37页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31-32页
    2.2 CO_2分离膜的制备第32-34页
        2.2.1 PDMS/PS 膜制备第33页
        2.2.2 界面聚合制膜第33-34页
    2.3 CO_2分离膜的表征第34-37页
        2.3.1 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分析第34页
        2.3.2 X 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第34页
        2.3.3 X 射线衍射(XRD)分析第34-35页
        2.3.4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第35页
        2.3.5 膜材料水含量表征第35页
        2.3.6 膜的气体渗透性能测试第35-37页
第三章 界面聚合制备兼具扩散和溶解选择机制的 CO_2分离膜第37-55页
    3.1 醚氧链段长度的影响第38-44页
    3.2 单体浓度的影响第44-50页
        3.2.1 单体浓度对 EO-21 的影响第44-47页
        3.2.2 单体浓度对 EO-3 的影响第47-50页
    3.3 EO-3 的应用前景第50-54页
    3.4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四章 具有多种选择透过机制的高性能 CO_2分离膜第55-73页
    4.1 膜结构表征第56-61页
        4.1.1 ATR-FTIR 表征第56-57页
        4.1.2 XPS 表征第57-59页
        4.1.3 XRD 表征第59页
        4.1.4 SEM 表征第59-61页
    4.2 DNMDAm 链段含量的影响第61-65页
    4.3 多选择机制膜对多种含 CO_2物系的分离性能第65-68页
    4.4 多选择机制膜的 CO_2分离性能稳定性第68-71页
        4.4.1 多选择机制膜的长时间运行稳定性第68-69页
        4.4.2 进料气温度对多选择机制膜 CO_2分离性能的影响第69-71页
    4.5 本章小结第71-73页
第五章 微量 SO_2对多选择机制膜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第73-91页
    5.1 促进传递模型的拓展第74-76页
    5.2 多选择机制膜在 SO_2氛围中的稳定性第76-79页
    5.3 多选择机制膜对含 SO_2物系的气体渗透性能第79-84页
    5.4 采用促进传递模型分析 SO_2影响第84-90页
    5.5 本章小结第90-91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91-94页
    6.1 主要结论第91-92页
    6.2 创新点第92页
    6.3 展望第92-94页
参考文献第94-106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106-109页
符号说明第109-111页
致谢第111页

论文共11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P型中温碲化物温差电材料制备与性能研究
下一篇:蛋白质组学质谱数据深度解析关键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