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基本电子电路论文--振荡技术、振荡器论文--振荡器论文

基于准相位匹配技术的高性能光参量振荡器研究

致谢第5-7页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0页
目录第11-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9页
    1.1 基于准相位匹配技术的光参量振荡器发展概况第15-25页
        1.1.1 准相位匹配技术简介第15-16页
        1.1.2 准相位匹配技术的发展、实现及应用第16-20页
        1.1.3 基于准相位匹配技术光参量振荡器的研究现状第20-23页
        1.1.4 基于准相位匹配技术的光参量振荡器的不同分类第23-25页
    1.2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与工作目标第25-26页
    1.3 本论文的结构第26-27页
    1.4 本章小结第27-29页
第二章 准相位匹配技术与光参量振荡器的基础理论第29-47页
    2.1 二阶非线性光学与光参量振荡基础第29-33页
    2.2 准相位匹配技术的理论基础第33-43页
        2.2.1 周期性畴极化反转铌酸锂晶体的设计第35-37页
        2.2.2 非周期性畴极化反转铌酸锂晶体的设计第37-43页
    2.3 基于准相位匹配技术的光参量振荡器的理论计算模型第43-45页
    2.4 本章小结第45-47页
第三章 用于泵浦光参量振荡器的线偏振脉冲掺镱光纤激光器研究第47-61页
    3.1 引言第47-49页
    3.2 随机偏振声光调Q掺镱光纤激光器及其功率的线偏振光纤放大第49-56页
    3.3 单端光纤耦合的线偏振声光调Q掺镱光纤激光器及其保偏光纤放大第56-59页
    3.4 分析与讨论第59-60页
    3.5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四章 纳秒脉宽的光纤激光器泵浦基于PPMgLN的光参量振荡器研究第61-83页
    4.1 引言第61页
    4.2 基于PPMgLN晶体的光参量振荡器的模拟及优化设计第61-68页
        4.2.1 单通单谐振型和双通单谐振型OPO的数值计算及其对比第64-66页
        4.2.2 优化单通单谐振型和双通单谐振型OPO转换效率的数值计算第66-68页
    4.3 双通单谐振型光参量振荡器的实验研究第68-74页
    4.4 单通单谐振型光参量振荡器的实验研究第74-79页
    4.5 分析与讨论第79-82页
    4.6 本章小结第82-83页
第五章 基于APMgLN晶体的级联光参量振荡器研究第83-103页
    5.1 引言第83-85页
    5.2 基于APMgLN的级联光参量振荡器特性计算与优化设计第85-91页
    5.3 固体激光器泵浦的基于APMgLN的级联光参量振荡器实验研究第91-95页
    5.4 光纤激光器泵浦的基于APMgLN的级联光参量振荡器实验研究第95-99页
    5.5 分析与讨论第99-101页
    5.6 本章小结第101-103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103-107页
    6.1 主要研究成果的回顾及创新点第103-104页
        6.1.1 主要研究工作与成果第103-104页
        6.1.2 主要创新点第104页
    6.2 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与后续工作展望第104-107页
参考文献第107-119页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19-121页
    个人简历第119页
    博士在读期间发表的相关科研论文第119-121页

论文共12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煤矿坑道钻探用外平钻杆疲劳试验及寿命预测研究
下一篇:基于组织创新的企业动态核心能力形成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