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棘突间撑开器的生物力学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5页 |
| 1.1 腰椎管狭窄 | 第10-13页 |
| 1.1.1 临床表现 | 第10-11页 |
| 1.1.2 治疗方法 | 第11-13页 |
| 1.2 后路非融合术中的装置 | 第13-20页 |
| 1.2.1 经椎弓根动态稳定装置 | 第13-15页 |
| 1.2.2 人造上下小关节突装置 | 第15-16页 |
| 1.2.3 棘突间撑开器 | 第16-20页 |
| 1.3 腰椎棘突间撑开器生物力学研究现状 | 第20-23页 |
| 1.3.1 实验分析方法 | 第20-22页 |
| 1.3.2 有限元分析方法 | 第22-23页 |
| 1.4 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 第二章 L3-S腰椎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和验证 | 第25-43页 |
| 2.1 研究对象 | 第25页 |
| 2.2 研究方法 | 第25-28页 |
| 2.3 L3-S下腰椎逆向重建 | 第28-29页 |
| 2.4 L3-S下腰椎几何曲面拟合 | 第29-30页 |
| 2.5 L3-S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30-37页 |
| 2.5.1 骨性部分建模 | 第30-31页 |
| 2.5.2 椎间盘建模 | 第31-33页 |
| 2.5.3 韧带建模 | 第33页 |
| 2.5.4 材料设置 | 第33-36页 |
| 2.5.5 边界条件和载荷 | 第36-37页 |
| 2.6 健康有限元模型的活动度验证 | 第37-39页 |
| 2.7 L4-L5轻度退变的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39-42页 |
| 2.7.1 椎间盘高度改变 | 第39-40页 |
| 2.7.2 材料属性改变 | 第40-42页 |
| 2.8 L4-L5轻度退变的有限元模型验证 | 第42-43页 |
| 第三章 X-STOP棘突撑开器的生物力学研究 | 第43-52页 |
| 3.1 X-STOP系统 | 第43-50页 |
| 3.1.1 X-STOP术后模型建立 | 第43-44页 |
| 3.1.2 X-STOP生物力学分析结果 | 第44-50页 |
| 3.2 X-STOP分析结果讨论 | 第50-52页 |
| 第四章 Coflex棘突撑开器的生物力学研究 | 第52-61页 |
| 4.1 Coflex系统 | 第52-59页 |
| 4.1.1 Coflex术后模型建立 | 第52-53页 |
| 4.1.2 Coflex分析结果 | 第53-56页 |
| 4.1.3 Coflex结果整体分析 | 第56-59页 |
| 4.2 Coflex分析结果讨论 | 第59-61页 |
| 第五章 腰椎非融合动态稳定系统设计改进 | 第61-68页 |
| 5.1 腰椎非融合动态稳定系统设计改进的基础 | 第61-63页 |
| 5.1.1 自身最大应力和接触最大应力 | 第61页 |
| 5.1.2 不同节段的活动度 | 第61-62页 |
| 5.1.3 不同节段的压强 | 第62-63页 |
| 5.2 X-STOP改进机制 | 第63-68页 |
| 5.2.1 材料选择 | 第64-65页 |
| 5.2.2 结构改进 | 第65-66页 |
| 5.2.3 样品加工 | 第66-68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8-70页 |
| 6.1 结论 | 第68-69页 |
| 6.2 展望 | 第69-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80页 |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和承担科研项目及取得成果 | 第80-82页 |
| 致谢 | 第82-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