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选题意义 | 第11-14页 |
1.1.1 对驻中国近代西方建筑公司专项研究的开端意义 | 第11页 |
1.1.2 对天津近代建筑史和城市史研究的补充完善意义 | 第11-12页 |
1.1.3 对天津近代建筑保护与再利用、天津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现实意义 | 第12-13页 |
1.1.4 对现代建筑设计行业及房地产业发展的借鉴意义 | 第13-14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4-16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4 论文框架 | 第17-18页 |
第二章 义品公司的发展历程(1907-1959) | 第18-36页 |
2.1 义品公司的初始成立 | 第18-27页 |
2.1.1 义品公司成立的时代背景 | 第18-24页 |
2.1.2 义品公司的成立 | 第24-27页 |
2.2 义品公司的发展与衰落(1907-1959) | 第27-32页 |
2.2.1 义品公司发展全盛期(1907-1916年) | 第28页 |
2.2.2 义品公司发展减速期(1916-1927年) | 第28-30页 |
2.2.3 义品公司海外拓展期(1927-1931年) | 第30-31页 |
2.2.4 义品公司缓慢发展期(1931-1937年) | 第31页 |
2.2.5 义品公司业务衰落期(1937-1959年) | 第31-32页 |
2.3 天津义品公司的发展与衰落(1907-1956) | 第32-36页 |
2.3.1 天津义品公司繁荣发展期(1907-1928年) | 第33-34页 |
2.3.2 天津义品公司延续发展期(1928-1937年) | 第34-35页 |
2.3.3 天津义品公司发展停滞期(1937-1949年) | 第35页 |
2.3.4 天津义品公司发展衰落期(1949-1956年) | 第35-36页 |
第三章 天津义品公司的运作体系 | 第36-55页 |
3.1 天津义品公司的人事结构 | 第36-39页 |
3.1.1 义品公司的管理人员构成 | 第36-37页 |
3.1.2 天津义品公司的职员组成 | 第37-39页 |
3.2 天津义品公司的运作机制 | 第39-41页 |
3.2.1 义品公司的经营宗旨 | 第39页 |
3.2.2 义品公司的运作方式 | 第39-40页 |
3.2.3 天津义品公司的经营内容 | 第40-41页 |
3.2.4 天津义品公司的薪资待遇 | 第41页 |
3.3 天津义品公司的组织机构 | 第41-50页 |
3.3.1 放款部 | 第42-45页 |
3.3.2 工程部 | 第45-46页 |
3.3.3 保险部 | 第46-47页 |
3.3.4 经租部 | 第47-49页 |
3.3.5 挂旗部 | 第49-50页 |
3.4 天津义品公司的分支机构 | 第50-52页 |
3.4.1 中法义隆房产公司 | 第50-51页 |
3.4.2 中法义兴轮船公司 | 第51页 |
3.4.3 天津义品砖窑厂 | 第51页 |
3.4.4 粘板公司 | 第51-52页 |
3.5 义品公司兴盛的影响因素 | 第52-55页 |
3.5.1 天时——时代机遇 | 第52页 |
3.5.2 地利——政界、商界的大力支持 | 第52-53页 |
3.5.3 人和——良好的企业文化 | 第53-55页 |
第四章 天津义品公司的项目实践 | 第55-74页 |
4.1 天津义品公司的建筑设计团队 | 第55-62页 |
4.1.1 查理和康沃西 | 第55-57页 |
4.1.2 孟德尔松 | 第57-58页 |
4.1.3 古斯塔夫?罗伯特?沃卡特 | 第58-61页 |
4.1.4 其他 | 第61-62页 |
4.2 天津义品公司的项目分布 | 第62-65页 |
4.2.1 旧法租界建筑分布 | 第62-63页 |
4.2.2 旧英租界及马场道周边建筑分布 | 第63-65页 |
4.2.3 旧奥租界建筑分布 | 第65页 |
4.3 天津义品公司的代表作品分析 | 第65-74页 |
4.3.1 办公类:法国公议局 | 第65-67页 |
4.3.2 银行类:朝鲜银行大楼 | 第67-69页 |
4.3.3 商业类:百福大楼 | 第69-72页 |
4.3.4 住宅类:桂林里住宅区 | 第72-74页 |
第五章 天津义品公司的历史影响 | 第74-81页 |
5.1 对近代天津建筑领域的影响 | 第74-78页 |
5.1.1 带来了西方建筑思想的传入 | 第74-75页 |
5.1.2 促进了西方新材料与新技术的推广 | 第75-77页 |
5.1.3 推动了天津建筑营造业的发展 | 第77页 |
5.1.4 奠定了近代中国本土建筑机构的基础 | 第77-78页 |
5.1.5 引发了天津近代建筑管理制度的转变 | 第78页 |
5.2 对近代天津城市规划的影响 | 第78-81页 |
5.2.1 对法租界的空间塑造的巨大影响 | 第78-79页 |
5.2.2 对法租界区域规划的影响 | 第79-80页 |
5.2.3 对法租界公议局行政管理事务的影响 | 第80-81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81-85页 |
6.1 以往研究谬误 | 第81-83页 |
6.1.1 关于欧艾叶身份辩误 | 第81页 |
6.1.2 关于义品公司初始创立时间及地点辩误 | 第81-82页 |
6.1.3 关于义品公司作品及建筑师辩误 | 第82-83页 |
6.1.4 关于桂林里住宅区的相关描述辩误 | 第83页 |
6.2 未尽事宜 | 第83-85页 |
6.2.1 关于义品公司部分作品的确认完善 | 第83页 |
6.2.2 关于天津义品公司建筑师信息的确认完善 | 第83-84页 |
6.2.3 关于天津义品公司管理人员信息的确认完善 | 第84页 |
6.2.4 关于天津义品公司建筑运作管理体系的确认完善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91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91-92页 |
附录 | 第92-113页 |
附录一 义品公司大事年表 | 第92-94页 |
附录二 比利时皇家档案馆发布的义品公司的部分档案原文 | 第94-101页 |
附录三 义品公司天津项目汇总表 | 第101-113页 |
致谢 | 第113-1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