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信贷论文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我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实施效果评价--以聊城市银行业为例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0 引言第11-25页
    0.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0.1.1 选题背景第11-12页
        0.1.2 选题意义第12页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20页
        0.2.1 国外文献研究现状第12-15页
        0.2.2 国内文献研究现状第15-19页
        0.2.3 文献资料评述第19-20页
    0.3 论文内容安排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分析第20-23页
        0.3.1 论文的内容安排第20-21页
        0.3.2 研究方法第21-22页
        0.3.3 技术路线分析第22-23页
    0.4 论文创新与不足第23-25页
        0.4.1 本文创新第23页
        0.4.2 本文不足第23-25页
1 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第25-46页
    1.1 绿色信贷的概念第25-28页
        1.1.1 绿色信贷的提出第25-26页
        1.1.2 绿色信贷的指导原则第26-28页
        1.1.3 本文对绿色信贷的界定第28页
    1.2 绿色信贷的相关理论第28-35页
        1.2.1 政府对金融及信贷政策干预的理论第28-31页
        1.2.2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31-32页
        1.2.3 环境金融理论第32-35页
    1.3 实证分析理论与方法第35-45页
        1.3.1 评价方法的比较第35-37页
        1.3.2 实证分析方法的局限性比较第37-39页
        1.3.3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适用性分析第39-45页
    1.4 本章小结第45-46页
2 绿色信贷的发展现状及特征分析第46-57页
    2.1 绿色信贷的特征分析第46-47页
        2.1.1 绿色信贷与传统信贷的区别第46页
        2.1.2 绿色信贷的特征提取第46-47页
    2.2 绿色信贷的发展状况第47-55页
        2.2.1 国外绿色信贷的发展经验第47-51页
        2.2.2 国内绿色信贷的发展状况第51-55页
    2.3 本章小结第55-57页
3 绿色信贷实施效果评价体系的构建第57-70页
    3.1 绿色信贷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第57-58页
        3.1.1 有效性原则第57页
        3.1.2 可测性原则第57页
        3.1.3 层次性原则第57-58页
        3.1.4 一致性原则第58页
    3.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58-65页
        3.2.1 效果评价的主要对象第58-59页
        3.2.2 评价指标的构建依据第59-61页
        3.2.3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第61-65页
    3.3 绿色信贷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权重集的确定第65-69页
        3.3.1 评价递进层级结构的确定第65-66页
        3.3.2 评价模糊一致矩阵的构建第66-69页
    3.4 本章小结第69-70页
4 对聊城5家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实施效果的评价及应用排序第70-86页
    4.1 聊城市银行业绿色信贷基本情况第70-73页
    4.2 聊城市5家银行绿色信贷实施效果的模糊测度及分析第73-84页
        4.2.1 聊城市银行业绿色信贷实施效果评价问卷设计第73-77页
        4.2.2 聊城市5家银行绿色信贷实施效果的个体评价分析第77-83页
        4.2.3 聊城市5家银行绿色信贷实施效果的综合评价分析第83-84页
    4.3 本章小结第84-86页
5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第86-90页
    5.1 主要研究结论第86页
    5.2 政策建议第86-88页
    5.3 研究展望第88-90页
参考文献第90-93页
附录 1-绿色信贷评价指标重要性调查问卷第93-102页
附录 2-银行绿色信贷实施效果模糊评价调查问卷第102-104页
致谢第104-105页
个人简历第105页

论文共10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清异录》文献研究
下一篇:县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