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6-7页 |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页 |
1 绪论 | 第9-21页 |
1.1 研究对象、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2页 |
1.2 相关研究状况综述 | 第12-20页 |
1.3 论文思路、结构及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2. 被迫”的空间拟像:“弱势”生存的都市体悟 | 第21-28页 |
2.1 去留的选择与人生的徘徊 | 第21-22页 |
2.2 “云”和“雾”:真实上海的体验 | 第22-24页 |
2.3 上海都市空间的“拟像化”书写 | 第24-28页 |
3 边缘性的先锋体验:“弱势”语言的生成与表达 | 第28-43页 |
3.1 “弱势”语言生成的教育背景 | 第28-29页 |
3.2 复合的语言优势及艺术体悟 | 第29-31页 |
3.3 “弱势”语言的艺术表达 | 第31-43页 |
4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弱势”男女的存在之道 | 第43-57页 |
4.1 浪荡子的都市挫败 | 第43-48页 |
4.2 兵荒马乱中的去政治化意识 | 第48-52页 |
4.3 爱情螳螂:爱与死的诱惑 | 第52-57页 |
5 经典文本解读:封闭中的荒诞幸福感——《杀人未遂》分析 | 第57-62页 |
6 结语 | 第62-65页 |
后记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作者简历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