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药理学论文

小檗碱的肠道菌群生物转化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8页
    1.1 小檗碱的研究进展第12-20页
        1.1.1 小檗碱的来源及应用第12页
        1.1.2 小檗碱的药理作用第12-16页
            1.1.2.1 小檗碱抗菌抗病毒作用第12-13页
            1.1.2.2 小檗碱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第13-14页
            1.1.2.3 小檗碱的调脂作用第14-15页
            1.1.2.4 小檗碱的降糖作用第15页
            1.1.2.5 小檗碱的抗肿瘤作用第15-16页
            1.1.2.6 小檗碱的抗炎作用第16页
        1.1.3 小檗碱的毒性第16-17页
        1.1.4 小檗碱的吸收代谢第17-20页
            1.1.4.1 小檗碱的吸收第17页
            1.1.4.2 小檗碱的分布第17-18页
            1.1.4.3 小檗碱的代谢第18-20页
            1.1.4.4 小檗碱的排泄第20页
    1.2 肠道菌群的研究进展第20-21页
    1.3 中药生物转化的研究进展第21-24页
        1.3.1 中药生物转化的研究现状第21-23页
        1.3.2 中药生物转化的历史发展及研究展望第23-24页
    1.4 本论文所用到的分析方法第24-28页
        1.4.1 肠道细菌的分析方法第24-26页
            1.4.1.1 PCR-DGGE技术第24页
            1.4.1.2 ERIC-PCR指纹图谱技术第24-25页
            1.4.1.3 16S rDNA全长克隆文库技术第25-26页
        1.4.2 小檗碱的检测方法第26-28页
            1.4.2.1 紫外分光光度法第26页
            1.4.2.2 薄层色谱法第26页
            1.4.2.3 红外光谱法第26页
            1.4.2.4 毛细管电泳法(CE)第26-27页
            1.4.2.5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及其联用技术第27页
            1.4.2.6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及其联用技术第27-28页
第二章 小檗碱的体外肠道菌群生物转化及活性菌株分离鉴定第28-61页
    2.1 引言第28-29页
    2.2 实验材料第29-31页
        2.2.1 材料试剂第29-30页
        2.2.2 仪器设备第30-31页
    2.3 实验方法第31-41页
        2.3.1 小檗碱肠道菌群转化及转化条件确定第31-32页
        2.3.2 菌株筛选第32-34页
        2.3.3 CTAB法提取DNA[149]第34页
        2.3.4 ERIC-PCR分型第34-35页
        2.3.5 Bead-beater法提取菌液DNA[150]第35页
        2.3.6 DNA浓度测定[151]第35-36页
        2.3.7 16S rDNA的V3区扩增[121]第36-38页
        2.3.8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121]第38-39页
        2.3.9 dPAGE-DGGE割胶回收测序第39-40页
        2.3.10 16S全长克隆文库的建立[128]第40-41页
    2.4 实验结果第41-59页
        2.4.1 小檗碱肠道菌群转化及转化条件确定第41-45页
        2.4.2 菌株筛选第45-46页
        2.4.3 两株菌的菌落形态第46页
        2.4.4 ERIC-PCR分型第46-47页
        2.4.5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第47-48页
        2.4.6 割胶回收第48-53页
        2.4.7 16SrDNA V3区克隆文库构建以及测序第53-56页
        2.4.8 16SrDNA全长克隆文库构建以及测序结果第56-58页
        2.4.9 系统发育进化树的构建第58-59页
    2.5 本章小结第59-61页
第三章 小檗碱的肠道细菌转化产物的分析第61-71页
    3.1 引言第61-63页
    3.2 实验材料第63页
        3.2.1 材料试剂第63页
        3.2.2 仪器设备第63页
    3.3 实验方法第63-64页
    3.4 结果第64-69页
        3.4.1 UPLC-Q-TOF-MS分析结果第64-65页
        3.4.2 二级串联质谱结果及分析第65-69页
    3.5 本章小结第69-71页
参考文献第71-86页
附录1 溶液试剂和培养基配方第86-87页
附录2 仪器设备第87-88页
附录3 缩写和全称第88-9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第90-91页
致谢第91-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疫苗冷链监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微波介电常数测量系统的误差分析及改进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