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堑高边坡稳定性分析及植物防护措施的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9-10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9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土质边坡稳定性研究历程 | 第10-11页 |
·岩质边坡稳定性研究历程 | 第11-12页 |
·现阶段边坡稳定性计算常规方法 | 第12-13页 |
·边坡防护的常规措施 | 第13-14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第二章 路堑高边坡变形破坏研究 | 第16-26页 |
·边坡的分类 | 第16-17页 |
·边坡岩体结构特征 | 第17-20页 |
·结构面的特征 | 第17-19页 |
·结构体的特征 | 第19-20页 |
·路堑边坡的破坏形式 | 第20-23页 |
·老病害体的复活 | 第20页 |
·新生病害的变形 | 第20页 |
·从边坡破坏面的形态来进行划分 | 第20-23页 |
·影响边坡稳定的主要因素 | 第23-24页 |
·从自身因素考虑 | 第23-24页 |
·从外部因素考虑 | 第24页 |
·小结 | 第24-26页 |
第三章 路堑高边坡稳定性分析 | 第26-44页 |
·计算原理 | 第26-30页 |
·工程概况 | 第30-33页 |
·气象、水文与地震 | 第30-31页 |
·地形地貌与地层的岩性 | 第31-32页 |
·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及分组 | 第32-33页 |
·测区的主要不良地质问题评价 | 第33页 |
·边坡岩土体参数的确定 | 第33-36页 |
·影响风化泥质软岩抗剪强度的因素 | 第33-34页 |
·粉砂质泥岩互层参数的确定 | 第34-36页 |
·运用极限平衡原理进行边坡稳定性计算 | 第36-42页 |
·加框架梁与不加框架梁的稳定性对比 | 第36-40页 |
·对框架梁中锚杆作用的研究 | 第40-42页 |
·小结 | 第42-44页 |
第四章 边坡生物防护的稳定性分析 | 第44-57页 |
·生态植物的护坡功能 | 第44-45页 |
·植物根系方面 | 第44-45页 |
·水土保持方面 | 第45页 |
·环境保护方面 | 第45页 |
·景观功能方面 | 第45页 |
·植被根系系统的护坡作用机理研究 | 第45-53页 |
·草本类根系(木本类植物的水平根)的加筋效应 | 第47-49页 |
·垂直根系的锚固效应 | 第49-51页 |
·植物的水文效应 | 第51-53页 |
·边坡植物防护的类型以及各自的特点 | 第53-55页 |
·液压喷播植草护坡 | 第53-54页 |
·三维植被网 | 第54-55页 |
·铺草皮 | 第55页 |
·数值模拟原理 | 第55-56页 |
·小结 | 第56-57页 |
第五章 植物防护的稳定性计算 | 第57-78页 |
·FLAC3D法简述 | 第57-59页 |
·FLAC3D的特点 | 第57页 |
·FLAC3D的优点 | 第57-58页 |
·边坡稳定性计算的求解流程 | 第58-59页 |
·FLAC3D计算原理 | 第59-60页 |
·FLAC3D的基本原理 | 第59-60页 |
·强度折减法 | 第60页 |
·边坡稳定性的模拟计算 | 第60-76页 |
·前处理 | 第60-62页 |
·边坡自然状态下正常工况的稳定性 | 第62-67页 |
·边坡植物防护状态下正常工况的稳定性 | 第67-70页 |
·边坡自然状态下降雨工况的稳定性 | 第70-73页 |
·边坡植物防护状态下降雨工况的稳定性 | 第73-76页 |
·施工工艺 | 第76-77页 |
·小结 | 第77-78页 |
第六章 经济效益分析 | 第78-81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6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6-87页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