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2-30页 |
1.1 背景线索效应的研究范式 | 第12-17页 |
1.1.1 视觉搜索范式 | 第12-13页 |
1.1.2 变化觉察范式 | 第13页 |
1.1.3 目标迁移范式 | 第13-15页 |
1.1.4 多目标范式 | 第15-17页 |
1.2 背景线索效应的加工机制 | 第17-21页 |
1.2.1 注意引导理论 | 第18-19页 |
1.2.2 反应选择理论 | 第19-20页 |
1.2.3 双阶段理论 | 第20-21页 |
1.3 背景线索效应Vs选择性注意 | 第21-27页 |
1.3.1 空间背景线索效应 | 第21-24页 |
1.3.2 属性背景线索效应 | 第24-26页 |
1.3.3 时间背景线索效应 | 第26-27页 |
1.4 背景线索效应的场景线索提取 | 第27-30页 |
2 问题提出与研究思路 | 第30-33页 |
2.1 问题提出 | 第30-31页 |
2.2 研究目的 | 第31页 |
2.3 研究思路 | 第31页 |
2.4 研究意义 | 第31-33页 |
2.4.1 理论意义 | 第31-32页 |
2.4.2 实践意义 | 第32-33页 |
3 实验一线索有效性对背景线索效应是否存在影响 | 第33-44页 |
3.1 研究目的 | 第33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33-34页 |
3.2.1 被试 | 第33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33页 |
3.2.3 刺激 | 第33-34页 |
3.3 实验设计与程序 | 第34-36页 |
3.4 实验结果 | 第36-41页 |
3.5 讨论 | 第41-44页 |
4 实验二:验证重复场景布局数量与新异场景布局数量的比值对背景线索效应的影响 | 第44-47页 |
4.1 研究目的 | 第44页 |
4.2 研究方法 | 第44页 |
4.2.1 被试 | 第44页 |
4.2.2 实验仪器 | 第44页 |
4.2.3 刺激材料 | 第44页 |
4.3 实验设计与程序 | 第44-45页 |
4.4 实验结果 | 第45-46页 |
4.5 讨论 | 第46-47页 |
5 实验三:学习阶段vs表达阶段 | 第47-50页 |
5.1 研究目的 | 第47页 |
5.2 研究方法 | 第47页 |
5.2.1 被试 | 第47页 |
5.2.2 实验仪器 | 第47页 |
5.2.3 刺激材料 | 第47页 |
5.3 实验设计与程序 | 第47-48页 |
5.4 实验结果 | 第48-49页 |
5.5 讨论 | 第49-50页 |
6 总讨论 | 第50-52页 |
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9页 |
攻读博/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