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7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一、 健康疗养与休闲娱乐越来越被重视 | 第8页 |
二、 温泉旅游持续火热,已成为重要的休闲方式 | 第8页 |
三、 云南省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为温泉旅游的发展提供了资源条件 | 第8-9页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第9页 |
一、 理论意义 | 第9页 |
二、 实践意义 | 第9页 |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9-14页 |
一、 国外温泉研究综述 | 第9-11页 |
二、 国内温泉旅游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第四节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第五节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4-17页 |
一、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二、 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第二章 云南省温泉旅游的基础性分析 | 第17-26页 |
第一节 温泉的相关概念 | 第17-18页 |
一、 温泉与地热水 | 第17页 |
二、 滇派温泉 | 第17页 |
三、 滇派温泉旅游 | 第17-18页 |
四、 滇派温泉旅游资源 | 第18页 |
五、 滇派温泉旅游产品 | 第18页 |
第二节 云南省温泉旅游资源禀赋 | 第18-22页 |
一、 温泉资源数量 | 第18页 |
二、 温泉资源种类及分布 | 第18-20页 |
三、 温泉医学疗效 | 第20-22页 |
第三节 云南省温泉旅游的开发现状 | 第22-23页 |
一、 云南省温泉旅游发展的现状 | 第22-23页 |
二、 首届中国温泉金汤奖获奖企业 | 第23页 |
第四节 云南省温泉旅游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23-26页 |
一、 开发模式雷同严重 | 第24页 |
二、 温泉旅游产品单一 | 第24页 |
三、 环境保护意识相对较弱 | 第24页 |
四、 民族文化特色体现不够 | 第24-25页 |
五、 品牌特色不突出 | 第25-26页 |
第三章 滇派温泉旅游品牌体系的构建 | 第26-36页 |
第一节 滇派温泉旅游品牌建设的基础分析 | 第26-30页 |
一、 滇派温泉旅游品牌构建的重要性分析 | 第26-27页 |
二、 国内外著名温泉品牌的借鉴 | 第27-29页 |
三、 温泉旅游品牌建设的要素分析 | 第29-30页 |
第二节 滇派温泉旅游品牌建设过程 | 第30-34页 |
一、 滇派温泉旅游的品牌定位 | 第30-31页 |
二、 滇派温泉旅游的品牌设计 | 第31页 |
三、 滇派温泉旅游的品牌营销 | 第31-33页 |
四、 滇派温泉旅游的品牌管理 | 第33-34页 |
第三节 滇派温泉旅游品牌文化建设 | 第34-36页 |
一、 品牌文化 | 第34页 |
二、 品牌文化与民族传统文化 | 第34页 |
三、 为品牌塑造合适的文化 | 第34-35页 |
四、 品牌文化营销 | 第35-36页 |
第四章 滇派温泉旅游品牌建设的途径 | 第36-65页 |
第一节 滇派温泉旅游产品体系的构建 | 第36-40页 |
一、 温泉旅游产品设计的原则 | 第36-37页 |
二、 滇派温泉旅游产品体系的内容 | 第37-40页 |
三、 滇派温泉旅游产品体系构建的整体功效 | 第40页 |
第二节 滇派温泉旅游服务体系的构建 | 第40-46页 |
一、 滇派温泉旅游服务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 第40-41页 |
二、 滇派温泉旅游服务体系的要素构成 | 第41-43页 |
三、 滇派温泉旅游服务体系构建的核心内容 | 第43-46页 |
第三节 整合与提升云南省现有的著名温泉品牌 | 第46页 |
一、 云南省现有的著名温泉品牌 | 第46页 |
二、 整合与提升著名温泉品牌 | 第46页 |
第四节 开发独具民族文化特色的温泉旅游产品 | 第46-65页 |
一、 温泉旅游地园林景观设计 | 第47-49页 |
二、 民族食疗结合温泉泡浴形成内外疗养 | 第49-52页 |
三、 民族医药与温泉旅游的结合开发 | 第52-56页 |
四、 民族文化与温泉旅游的融合开发 | 第56-62页 |
五、 民族民居与工艺融入至温泉旅游区 | 第62-65页 |
第五章 主要结论及问题探讨 | 第65-69页 |
第一节 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65-66页 |
一、 “滇派温泉”旅游品牌建设的重要性 | 第65页 |
二、 温泉旅游与民族文化的重点结合开发 | 第65-66页 |
三、 温泉旅游开发需特别注重健康疗养 | 第66页 |
第二节 需继续探讨的问题 | 第66-69页 |
一、 “滇派”品牌的构建与发展 | 第66-67页 |
二、 温泉旅游开发中注重环境保护 | 第67页 |
三、 如何实现温泉旅游与民族文化的有机融合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