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财政、国家财政论文--中国财政论文--预算、决算论文

新公共管理理论视角下地方政府预算管理问题研究--以R市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图表目录第10-11页
绪论第11-17页
    0.1 选题意义第11-12页
        0.1.1 理论意义第11页
        0.1.2 现实意义第11-12页
    0.2 文献综述第12-15页
        0.2.1 国外研究状况第12-13页
        0.2.2 国内研究状况第13-15页
    0.3 研究特色和创新点第15页
    0.4 研究方法第15-16页
    0.5 研究思路第16-17页
1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内涵阐述第17-31页
    1.1 预算管理第17-21页
        1.1.1 预算管理的理念与发展第17-18页
        1.1.2 预算管理与公共利益第18-19页
        1.1.3 预算管理的原则第19-20页
        1.1.4 预算管理的关键目标和一般目标第20-21页
    1.2 财政体制与分级财政第21-22页
    1.3 新公共管理的理论内涵第22-31页
        1.3.1 有预见的政府:预防而不是治疗第23-25页
        1.3.2 有使命感的政府:改变照章办事的组织第25-27页
        1.3.3 讲究效果的政府:按效果而不是按投入拨款第27-29页
        1.3.4 受顾客驱使的政府:满足顾客的需要,不是官僚政治的需要第29-31页
2 R 市预算管理现状及问题第31-41页
    2.1 财政分级管理体制下 R 市预算管理现状第31-35页
        2.1.1 R 市预算管理的主要特征第31-32页
        2.1.2 R 市预算管理的数据分析第32-35页
    2.2 R 市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第35-41页
        2.2.1 预算编制缺乏预见性第35-36页
        2.2.2 部门经费浪费严重第36-38页
        2.2.3 财政支出效益不高第38-39页
        2.2.4 预算难以反映公众诉求第39-41页
3 R 市预算管理问题的成因分析第41-50页
    3.1 预算准备阶段缺乏预见性和战略性第41-42页
        3.1.1 编制时间不合理导致预见性降低第41页
        3.1.2 政府规划与预算编制融合度低第41-42页
    3.2 预算执行阶段缺乏使命感和责任感第42-45页
        3.2.1 部门易受组织自利性影响第42-43页
        3.2.2 自主权缺乏导致资源浪费第43-44页
        3.2.3 公共服务的供给未引入竞争机制第44-45页
    3.3 预算评估中绩效导向体制不完善第45-47页
        3.3.1 相关法律和制度保障薄弱第45-46页
        3.3.2 绩效评价指标比较单一第46页
        3.3.3 绩效评价结果约束力不强第46-47页
    3.4 预算公开制度缺乏参与式民主第47-50页
        3.4.1 人大监督职能弱化第47-48页
        3.4.2 财政公开透明度不高第48页
        3.4.3 公民参与途径受限第48-50页
4 完善和改进 R 市预算管理的对策第50-60页
    4.1 实行有预见性和战略性的预算编制第50-51页
        4.1.1 合理安排预算编制和审议时间第50页
        4.1.2 将政府规划与中长期预算相结合第50-51页
    4.2 建立有使命感和责任感的预算执行机制第51-54页
        4.2.1 严格预算编制和执行程序第51-52页
        4.2.2 扩充地方政府预算执行中的自主权第52-53页
        4.2.3 积极发挥市场在服务供给中的作用第53-54页
    4.3 健全预算评估中绩效评价体制第54-57页
        4.3.1 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第54-55页
        4.3.2 建立系统的绩效基准与绩效标尺第55-56页
        4.3.3 强化绩效评估的结果运用第56-57页
    4.4 建立受顾客驱动的预算公开制度第57-60页
        4.4.1 细化人大预算审议权第57-58页
        4.4.2 加快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第58-59页
        4.4.3 推行公民参与式预算第59-60页
结束语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4页
附录第64-66页
致谢第66-6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第67-68页
附件第68-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社会组织有效参与社区治理的对策研究
下一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