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插图索引 | 第11-12页 |
附表索引 | 第12-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5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3-15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3-14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4-15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5-22页 |
1.2.1 文化产业相关理论研究 | 第15-19页 |
1.2.2 协同理论研究综述 | 第19-20页 |
1.2.3 区域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相关研究 | 第20-22页 |
1.3 研究思路及可能的创新点 | 第22-25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22-24页 |
1.3.2 论文可能的创新点 | 第24-25页 |
第2章 区域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的理论分析 | 第25-32页 |
2.1 区域文化产业协同的界定 | 第25-29页 |
2.1.1 文化产业的界定及特征 | 第25-28页 |
2.1.2 区域及协同的界定 | 第28-29页 |
2.2 区域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的动因分析 | 第29-32页 |
2.2.1 获取协同效益 | 第29-30页 |
2.2.2 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 第30页 |
2.2.3 拓展文化产业价值链,提升文化产业价值 | 第30页 |
2.2.4 提高文化产业专业化、规模化水平 | 第30-32页 |
第3章 我国区域文化产业协同度的测量 | 第32-49页 |
3.1 我国区域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现状 | 第32-34页 |
3.1.1 文化产业总概貌 | 第32页 |
3.1.2 文化产业各行业分析 | 第32-33页 |
3.1.3 文化产业的区域分析 | 第33-34页 |
3.2 我国区域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34-35页 |
3.2.1 市场化水平低,产业区域发展不平衡 | 第34页 |
3.2.2 产业链不完整,未充分发挥价值链增值效应 | 第34-35页 |
3.2.3 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政策支持多而不实 | 第35页 |
3.3 我国区域文化产业协同度的测量 | 第35-49页 |
3.3.1 协同度测算模型述评 | 第35-37页 |
3.3.2 复合系统协同度测算模型的构建 | 第37-39页 |
3.3.3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39-41页 |
3.3.4 整体协同度的测算 | 第41-49页 |
第4章 我国区域文化产业协同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第49-55页 |
4.1 我国区域文化产业协同发展影响因素的定性分析 | 第49-51页 |
4.1.1 政策环境 | 第49页 |
4.1.2 产业规模 | 第49-50页 |
4.1.3 市场需求 | 第50页 |
4.1.4 创新能力 | 第50页 |
4.1.5 人力资本 | 第50页 |
4.1.6 经济发展水平 | 第50-51页 |
4.2 模型构建、数据来源及指标选取 | 第51页 |
4.3 数据的统计性描述 | 第51-52页 |
4.4 模型估计结果及分析 | 第52-55页 |
第5章 推进我国区域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的政策建议 | 第55-59页 |
5.1 推进产业协同的激励机制 | 第55页 |
5.1.1 加强优惠政策的支持力度 | 第55页 |
5.1.2 加强区域产业协同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 | 第55页 |
5.2 健全产业协同的协调机制 | 第55-57页 |
5.2.1 建立区域间协同发展的利益协调机制 | 第56页 |
5.2.2 因地制宜,优化文化产业结构 | 第56-57页 |
5.3 优化推进产业协同的政策 | 第57页 |
5.3.1 加强对区域文化产业协同的政策引导 | 第57页 |
5.3.2 加大对区域文化产业协同的资金投入 | 第57页 |
5.3.3 完善区域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的法律体系 | 第57页 |
5.4 完善促进产业协同的条件 | 第57-59页 |
5.4.1 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拓宽文化产业融资的渠道 | 第57-58页 |
5.4.2 挖掘区域文化产业市场需求潜力,扩大文化市场消费 | 第58页 |
5.4.3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 第58-59页 |
结束语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