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一、引言 | 第12-18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1. 理论背景 | 第12-13页 |
2. 现实背景 | 第13-14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 理论意义 | 第14页 |
2. 现实意义 | 第14-15页 |
(三) 文献综述 | 第15-18页 |
二、慈善组织发展之困:国家与社会互动中的失范与危机 | 第18-34页 |
(一) 外部制度困境:制度供给不足与不均 | 第20-28页 |
1. 法律制度的价值取向偏差 | 第21-23页 |
2. 准入制度存在严重弊端 | 第23-24页 |
3. 监管机制的缺位和僵化 | 第24-26页 |
4. 税收制度设定的经济优待 | 第26-27页 |
5. 公募组织的慈善特权 | 第27-28页 |
(二) 内部制度困境:制度自给不足 | 第28-34页 |
1. 自给自治意识缺乏 | 第29-31页 |
2. 组织机制不完善 | 第31-32页 |
3. 公信力缺失 | 第32-34页 |
三、慈善组织法治化的提出及意义:慈善领域法治秩序的建构 | 第34-43页 |
(一) 善组织的法理地位及角色 | 第34-37页 |
1. 主导第三次分配的结社活动 | 第35-36页 |
2. 掌握公共财产的财团法人 | 第36-37页 |
3. 慈善组织的法律权利和义务 | 第37页 |
(二) 慈善组织的法治价值及意义 | 第37-40页 |
1. 市民社会成长的实体表现 | 第37-39页 |
2. 推动法治进程的社会动力 | 第39-40页 |
(三) 实现“良法”与“善治”的慈善组织治理 | 第40-43页 |
1. 从规范向秩序:慈善组织的法律规制 | 第40-41页 |
2. 从管理向治理:慈善组织的管理创新 | 第41-43页 |
四、慈善组织法治化之路径:作为法治目标的慈善组织管理创新 | 第43-59页 |
(一) 参考系:两大法系的慈善组织治理 | 第44-46页 |
1. 大陆法系国家 | 第44-45页 |
2. 英美法系国家 | 第45-46页 |
(二) 建立“良法”的法律调整机制 | 第46-52页 |
1. 慈善良法的法律价值 | 第47-48页 |
2. 国家法秩序在慈善领域的建立 | 第48-50页 |
3. 慈善组织的软法规制 | 第50-52页 |
(三) 建立“善治”的保障制约机制 | 第52-59页 |
1. 从行政管理到关系重构 | 第53-54页 |
2. 慈善组织治理的保障机制 | 第54-56页 |
3. 慈善组织治理的制约机制 | 第56-57页 |
4. 慈善组织治理的自治机制 | 第57-59页 |
五、结语 | 第59-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致谢 | 第66-6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8-69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