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旅游经济系统脆弱性评价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7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4-17页 |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17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19-25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19-21页 |
2.1.1 脆弱性 | 第19页 |
2.1.2 经济系统脆弱性 | 第19-20页 |
2.1.3 旅游经济系统脆弱性 | 第20-21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1-24页 |
2.2.1 脆弱性理论 | 第21-23页 |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3-24页 |
2.2.3 集对理论 | 第24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3章 旅游经济系统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与模型构建 | 第25-38页 |
3.1 旅游经济系统脆弱性驱动因子 | 第25-26页 |
3.2 旅游经济系统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 | 第26-33页 |
3.2.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 第26-27页 |
3.2.2 评价指标的选择 | 第27-28页 |
3.2.3 评价指标的含义与性质 | 第28-33页 |
3.3 旅游经济系统脆弱性评价模型 | 第33-36页 |
3.3.1 熵值法 | 第33-35页 |
3.3.2 集对分析法 | 第35-3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4章 西部地区旅游经济系统脆弱性评价结果与分析 | 第38-69页 |
4.1 西部地区旅游经济系统脆弱性基本特征 | 第38页 |
4.2 西部地区旅游经济系统脆弱性评价结果 | 第38-42页 |
4.2.1 数据来源 | 第39页 |
4.2.2 指标权重确定 | 第39-40页 |
4.2.3 评价结果 | 第40-42页 |
4.3 西部地区旅游经济系统脆弱性时序变化分析 | 第42-50页 |
4.3.1 总体脆弱性时序变化分析 | 第42-43页 |
4.3.2 各地区脆弱性时序变化分析 | 第43-47页 |
4.3.3 脆弱性差异的时序变化分析 | 第47-50页 |
4.4 西部地区旅游经济系统脆弱性空间变化分析 | 第50-66页 |
4.4.1 脆弱性空间分布 | 第50-54页 |
4.4.2 脆弱性差异的空间变化分析 | 第54-56页 |
4.4.3 脆弱性空间自相关分析 | 第56-66页 |
4.5 西部地区旅游经济系统脆弱性障碍因素分析 | 第66-68页 |
4.5.1 障碍度测评 | 第66-67页 |
4.5.2 障碍因素分析 | 第67-68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5章 西部地区旅游经济系统脆弱性调控对策 | 第69-76页 |
5.1 正确认识脆弱性问题 | 第69-70页 |
5.2 完善旅游产业体系 | 第70-73页 |
5.2.1 调整旅游客源市场结构 | 第70页 |
5.2.2 提升旅游吸引力 | 第70-71页 |
5.2.3 培养旅游就业能力 | 第71-72页 |
5.2.4 提高旅游接待能力 | 第72页 |
5.2.5 加大旅游投资力度 | 第72-73页 |
5.3 改善旅游发展环境 | 第73-75页 |
5.3.1 增强经济支撑力 | 第73-74页 |
5.3.2 协调旅游-社会发展 | 第74-75页 |
5.3.3 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 第7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结论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84-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作者简介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