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民事诉讼法论文

论民事诉讼证明妨碍制度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引言第8-9页
第1章 民事诉讼证明妨碍行为的概念和构成要件第9-19页
    1.1 民事诉讼证明妨碍的概念第9-11页
    1.2 证明妨碍行为的构成要件第11-19页
        1.2.1 主体要件第11-13页
        1.2.2 客体要件第13-14页
        1.2.3 主观方面第14-16页
        1.2.4 客观方面第16-19页
第2章 证明妨碍制度法理基础学说考察及分析第19-24页
    2.1 期待可能性说第19页
    2.2 实体法损害赔偿义务说第19-20页
    2.3 经验法则说第20页
    2.4 诚实信用说第20-21页
    2.5 证明协力义务说第21页
    2.6 具体举证责任说第21-22页
    2.7 对证明妨碍制度法理基础各学说的评析第22-24页
第3章 证明妨碍制度的域外经验第24-29页
    3.1 德国的证明妨碍制度第24-25页
    3.2 日本的证明妨碍制度第25-26页
    3.3 美国的证明妨碍制度第26页
    3.4 我国台湾地区的证明妨碍制度第26-27页
    3.5 证明妨碍制度的不同体制的启示与借鉴意义第27-29页
第4章 我国证明妨碍制度现状及其不足第29-35页
    4.1 我国证明妨碍制度的立法现状第29-30页
    4.2 我国证明妨碍行为司法实践第30-31页
    4.3 从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发现我国证明妨碍制度存在的不足第31-35页
        4.3.1 未明确规定证据提出义务第32页
        4.3.2 司法解释位阶过低第32-33页
        4.3.3 证明妨碍的构成要件规定不明确第33-34页
        4.3.4 证明妨碍的法律适用效果简单第34-35页
第5章 民事诉讼证明妨碍制度的法律效果第35-41页
    5.1 大陆法系的证明妨碍法律效果选择第35-38页
        5.1.1 采用公法手段进行制裁第35页
        5.1.2 转换证明责任第35-36页
        5.1.3 采用司法拟制第36-37页
        5.1.4 降低证明标准第37-38页
    5.2 英美法系证明妨碍法律效果适用选择第38-39页
        5.2.1 直接做出终局判决第38页
        5.2.2 排除妨碍人提出证据第38-39页
        5.2.3 承担独立的民事责任第39页
    5.3 法律适用效果的分析第39-41页
第6章 我国民事诉讼证明妨碍制度的完善第41-50页
    6.1 证据提出义务的制度化第41-43页
        6.1.1 关于证据的提出义务的一般性规定第41-42页
        6.1.2 各种证明妨碍行为的具体情形的考量第42-43页
    6.2 提高证明妨碍规范的法律位阶第43页
    6.3 明确证明妨碍的法律构成要件第43-46页
        6.3.1 扩大证明妨碍的主体第44页
        6.3.2 故意和过失构成主观方面第44页
        6.3.3 证明妨碍行为的客体范围第44-45页
        6.3.4 证明妨碍行为客观方面的内容及适用后果第45-46页
    6.4 法律效果的完善第46-48页
    6.5 配套制度的完善第48-50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50-51页
致谢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5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刑事冤假错案预防机制研究
下一篇:中国人民银行与银监会的权限争议及解决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