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生产管理论文--企业技术管理论文

基于内隐知识共享理论的个体创造力转化为团体创造力的机制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一章 绪论第7-15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7-9页
        1.1.1 研究背景第7-8页
        1.1.2 研究意义第8-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第9-11页
        1.2.1 个体创造力研究现状第9-10页
        1.2.2 团体创造力研究现状第10页
        1.2.3 内隐知识共享理论研究现状第10-11页
        1.2.4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评述第11页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1-13页
        1.3.1 研究内容第11-12页
        1.3.2 研究方法第12-13页
    1.4 研究思路与框架第13-15页
        1.4.1 研究思路第13页
        1.4.2 研究框架第13-15页
第二章 基本理论阐释第15-23页
    2.1 内隐知识共享理论阐释第15-17页
        2.1.1 内隐领导第15-16页
        2.1.2 内隐认知第16页
        2.1.3 内隐知识和内隐学习第16页
        2.1.4 团队内部创造氛围第16-17页
    2.2 创造力的科学内涵及相关理论第17-18页
        2.2.1 创造力的科学内涵第17-18页
        2.2.2 创造力的相关理论第18页
    2.3 个体创造力的科学内涵第18-20页
    2.4 团体创造力的科学内涵第20-23页
第三章 模型构建第23-27页
    3.1 个体创造力、内隐知识共享理论与团体创造力的关系第23-24页
    3.2 理论假设模型第24页
    3.3 基本命题与假设的提出第24-27页
        3.3.1 基本命题第24-25页
        3.3.2 研究假设第25-27页
第四章 变量测量第27-33页
    4.1 模型的维度开发第27-29页
        4.1.1 个体创造力维度开发第27页
        4.1.2 内隐知识共享理论模型维度开发第27-28页
        4.1.3 团体创造力维度开发第28-29页
    4.2 量表开发第29-33页
第五章 实证分析第33-61页
    5.1 数据收集与描述第33-34页
        5.1.1 问卷投放与回收第33页
        5.1.2 样本数据特征描述第33-34页
    5.2 样本的信度和效度检验第34-48页
        5.2.1 个体创造力测量条款的信度和效度检验第34-40页
        5.2.2 内隐知识共享理论模型测量条款的信度和效度检验第40-46页
        5.2.3 团体创造力测量条款信度和效度检验第46-48页
    5.3 对控制变量的分析第48-49页
    5.4 对内隐知识共享理论模型的检验与中介作用的验证第49-61页
        5.4.1 个体创造力与内隐知识共享理论模型第49-52页
        5.4.2 个体创造力与团体创造力第52-53页
        5.4.3 内隐知识共享理论模型与团体创造力第53-55页
        5.4.5 内隐知识共享理论模型的中介作用的模型验证及分析第55-61页
第六章 提升团体创造力的对策与建议第61-65页
    6.1 注重个体创造力开发,提高原创能力第61-62页
    6.2 改变传统领导者心态,提供整合资源平台第62页
    6.3 创造积极的内部创新氛围第62-65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65-67页
    7.1 研究结论第65-66页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66-67页
致谢第67-69页
参考文献第69-73页
在读期间研究成果第73-75页
附录第75-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HT公司企业信息化管理应用研究
下一篇:浅谈越南旅行社企业使用网络营销应用的情况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