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播学角度看微博谣言的传播与消解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目录 | 第6-9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4.1 文献分析法 | 第12-13页 |
1.4.2 内容分析法 | 第13页 |
1.4.3 个案分析法 | 第13页 |
1.4.4 比较分析法 | 第13页 |
1.5 创新之处和不足 | 第13-15页 |
2 微博谣言概述 | 第15-19页 |
2.1 谣言的概念 | 第15页 |
2.2 谣言的界定 | 第15-16页 |
2.3 微博谣言的界定 | 第16-19页 |
2.3.1 微博及其传播特征 | 第16-17页 |
2.3.2 微博谣言的界定 | 第17-19页 |
3 微博谣言的形成原因 | 第19-25页 |
3.1 微博谣言形成的内部机制 | 第19-23页 |
3.1.1 百姓话语权的增强和信息发布低门槛 | 第19-20页 |
3.1.2 微博使用的匿名性与信息把关缺失 | 第20-22页 |
3.1.3 微博用户心理压力和信任危机 | 第22页 |
3.1.4 微博用户自身素质的局限性 | 第22-23页 |
3.2 微博谣言形成的外部环境 | 第23-25页 |
3.2.1 市场化运作催生商业化造谣 | 第23页 |
3.2.2 主流媒体缺位加速谣言蔓延 | 第23-24页 |
3.2.3 相关立法不足使谣言有机可乘 | 第24-25页 |
4 微博谣言的内容 | 第25-30页 |
4.1 基于文本数据的谣言内容分析 | 第25-27页 |
4.2 话语策略与互动引诱 | 第27-28页 |
4.2.1 “陈述事实”提高可信度 | 第27页 |
4.2.2 “评论观点”引起共鸣 | 第27页 |
4.2.3 “疑问反问”引发互动 | 第27-28页 |
4.3 强化真实的图文结合 | 第28-30页 |
5 微博谣言的发布者与传播者 | 第30-35页 |
5.1 意见领袖式的微博名人与粉丝效应 | 第30-32页 |
5.1.1 微博意见领袖的特征 | 第30-31页 |
5.1.2 微博名人与粉丝效应 | 第31-32页 |
5.2 沉默螺旋式的无意传讹和身份转变 | 第32-35页 |
5.2.1 群体压力下的“从众流瀑” | 第33-34页 |
5.2.2 谣言的“沉默螺旋”被打破 | 第34-35页 |
6 微博谣言的消解策略 | 第35-44页 |
6.1 微博的自我净化 | 第35-41页 |
6.1.1 政务微博 | 第35-36页 |
6.1.2 媒体官微 | 第36-38页 |
6.1.3 官方辟谣账号 | 第38-39页 |
6.1.4 民间辟谣微博 | 第39-41页 |
6.2 微博谣言的控制策略 | 第41-44页 |
6.2.1 政府部门:完善法律监督和信息公开 | 第41-42页 |
6.2.2 传统媒体: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 第42-43页 |
6.2.3 微博用户:提高自身媒介素养 | 第43-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附录:新浪官方辟谣微博公布谣言统计 | 第47-55页 |
个人简历及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