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9-21页 |
1.1 气体传感器概述 | 第9-12页 |
1.2 气敏材料研究概况 | 第12-15页 |
1.3 聚苯胺的概述 | 第15-20页 |
1.3.1 聚苯胺的结构 | 第15-16页 |
1.3.2 聚苯胺的基本性质 | 第16页 |
1.3.3 聚苯胺的合成方法 | 第16-17页 |
1.3.4 聚苯胺的掺杂及导电机理 | 第17-18页 |
1.3.5 聚苯胺气敏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1.3.6 聚苯胺基气体传感器存在的问题 | 第19-20页 |
1.4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及内容 | 第20-21页 |
2 聚苯胺/二氧化钛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气敏性能研究 | 第21-36页 |
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21-22页 |
2.2 PANI/TiO_2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22-23页 |
2.2.1 PANI的制备 | 第22页 |
2.2.2 PANI-SDS的制备 | 第22-23页 |
2.2.3 TiO_2的制备 | 第23页 |
2.2.4 PANI-SDS/TiO_2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23页 |
2.3 材料的表征 | 第23页 |
2.4 材料气敏性能的测试装置与方法 | 第23-26页 |
2.4.1 气敏元件的制备 | 第23-25页 |
2.4.2 元件气敏性能的测试原理 | 第25页 |
2.4.3 气敏元件的特征参数 | 第25-26页 |
2.5 材料的结构表征 | 第26-30页 |
2.5.1 FT-IR分析 | 第26-27页 |
2.5.2 XRD分析 | 第27-28页 |
2.5.3 SEM分析 | 第28-30页 |
2.6 气敏性能测试 | 第30-35页 |
2.6.1 材料对NH_3的灵敏度 | 第30-32页 |
2.6.2 材料的选择性 | 第32-33页 |
2.6.3 材料的稳定性 | 第33-34页 |
2.6.4 对NH_3的气敏机理 | 第34-35页 |
2.7 小结 | 第35-36页 |
3 机械球磨法聚苯胺/半导体氧化物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气敏性能研究 | 第36-53页 |
3.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37-38页 |
3.2 PANI/TiO_2和PANI/In_2O_3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38-39页 |
3.2.1 界面聚合法PANI的制备 | 第38页 |
3.2.2 TiO_2的制备 | 第38页 |
3.2.3 In_2O_3的制备 | 第38-39页 |
3.2.4 PANI/TiO_2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39页 |
3.2.5 PANI/In_2O_3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39页 |
3.3 PANI/TiO_2复合材料的结构表征及气敏性测试 | 第39-45页 |
3.3.1 FT-IR分析 | 第39-40页 |
3.3.2 XRD分析 | 第40页 |
3.3.3 SEM分析 | 第40-41页 |
3.3.4 PANI/TiO_2复合材料的气敏性能 | 第41-45页 |
3.4 PANI/In_2O_3复合材料的结构表征及气敏性能测试 | 第45-49页 |
3.4.1 FT-IR分析 | 第45页 |
3.4.2 XRD分析 | 第45-46页 |
3.4.3 SEM分析 | 第46页 |
3.4.4 PANI/In_2O_3复合材料的气敏性能测试 | 第46-49页 |
3.5 两种方法所制备材料对NH_3灵敏度比较 | 第49-51页 |
3.5.1 两种方法合成PANI对NH_3的灵敏度对比 | 第49-50页 |
3.5.2 制备的复合材料对NH_3的灵敏度对比 | 第50-51页 |
3.6 小结 | 第51-53页 |
4 结论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