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4页 |
1.1 引言 | 第12-13页 |
1.2 金纳米棒的合成 | 第13-14页 |
1.2.1 模板法 | 第13页 |
1.2.2 电化学法 | 第13-14页 |
1.2.3 光化学法 | 第14页 |
1.2.4 种子生长法 | 第14页 |
1.2.5 其他的方法 | 第14页 |
1.3 金纳米棒的光学性质 | 第14-15页 |
1.4 金纳米棒长轴吸收峰的调控 | 第15-16页 |
1.5 金纳米棒的表面修饰 | 第16-17页 |
1.6 研究金纳米颗粒的几种主要技术手段 | 第17-20页 |
1.6.1 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 | 第17-18页 |
1.6.2 透射电子显微镜 | 第18-19页 |
1.6.3 暗场显微成像 | 第19-20页 |
1.6.4 荧光显微成像 | 第20页 |
1.7 金纳米棒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 第20-23页 |
1.7.1 金纳米棒在生物成像中的应用 | 第20-21页 |
1.7.2 金纳米棒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 | 第21-22页 |
1.7.3 金纳米棒在药物传输和控制释放中的应用 | 第22-23页 |
1.4 本论文研究构想 | 第23-24页 |
第2章 通过氧化反应精确调控金纳米棒的长轴等离子共振 | 第24-35页 |
2.1 前言 | 第24-25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5-26页 |
2.2.1 材料和试剂 | 第25页 |
2.2.2 金纳米棒的合成 | 第25页 |
2.2.3 通过调控 NaNO_2的量调控金纳米棒的 LSPR | 第25-26页 |
2.2.4 通过控制反应时间精确调控 GRN 的 LSPR | 第26页 |
2.2.5 通过控制反应时间调控金纳米棒公式中 A B 值计算方法 | 第26页 |
2.2.6 通过控制反应时间精确调控金纳米棒 | 第26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6-34页 |
2.3.1 氧化反应的理论基础 | 第26-28页 |
2.3.2 不同浓度反应物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第28页 |
2.3.3 氧化反应的终止方式 | 第28页 |
2.3.4 金纳米棒的 LSPR 变化值与 NaNO_2以及反应时间的关系式推导 | 第28-31页 |
2.3.5 通过调控亚硝酸钠的浓度来调节金棒 LSPR | 第31-33页 |
2.3.6 通过调控氧化反应时间调节金棒 LSPR | 第33-34页 |
2.4 小结 | 第34-35页 |
第3章 不同尺寸的金纳米棒对抗癌药 ICG 产生活性氧的促进作用 | 第35-43页 |
3.1 前言 | 第35-36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6-38页 |
3.2.1 材料和试剂 | 第36页 |
3.2.2 药品的配置 | 第36-37页 |
3.2.3 金纳米棒的合及表征 | 第37页 |
3.2.4 利用 H2O_2氧化获得具有不同 LSPR 的金纳米棒 | 第37页 |
3.2.5 金纳米对荧光的抑制作用 | 第37页 |
3.2.6 金纳米棒对 ICG 产生活性氧的促进作用 | 第37页 |
3.2.7 过氧化氢对实验的影响 | 第37-38页 |
3.2.8 不同尺寸金纳米材料对 ICG 产生活性氧的影响 | 第38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8-42页 |
3.3.1 金纳米棒对荧光的抑制作用 | 第38页 |
3.3.2 金纳米棒对 ICG 产生活性氧的促进作用 | 第38-41页 |
3.3.3 不同尺寸金纳米棒对 ICG 产生活性氧的影响 | 第41-42页 |
3.4 小结 | 第42-43页 |
第4章 金纳米棒复合材料 GNR@SiO_2的合成以及在光热与光动力联合治疗癌细胞中的应用 | 第43-52页 |
4.1 前言 | 第43-44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44-45页 |
4.2.1 仪器和试剂 | 第44页 |
4.2.2 金纳米棒的合成及其复合材料 GNR@SiO_2的合成 | 第44页 |
4.2.3 金纳米棒复合材料 GNR@SiO_2吸附 ICG以及吸附量的计算 | 第44-45页 |
4.2.4 GNR 以及其复合材料 GNR@SiO_2进入细胞量的研究 | 第45页 |
4.2.5 实验中对于激光照射时间的探索 | 第45页 |
4.2.6 单独光热治疗光动力治疗与二者联合治疗效果对比 | 第45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5-50页 |
4.3.1 金纳米棒的制备以及 GNR@SiO_2的制备 | 第45-48页 |
4.3.2 金纳米棒复合材料 GNR@SiO_2吸附 ICG 以及吸附量的计算 | 第48页 |
4.3.3 GNR 以及 GNR@SiO_2进入细胞研究 | 第48-49页 |
4.3.4 实验中对于激光照射时间的探索 | 第49页 |
4.3.5 单独光热治疗光动力治疗与二者联合治疗效果对比 | 第49-50页 |
4.4 小结 | 第50-52页 |
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62页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