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性事件参与人员的法律心理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8-1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1-13页 |
2 群体性事件参与人员法律心理的内涵 | 第13-16页 |
2.1 群体性事件的内涵 | 第13-14页 |
2.2 法律心理的内涵 | 第14-15页 |
2.3 群体性事件参与人员法律心理的内涵 | 第15-16页 |
3 群体性事件参与人员法律心理的表现 | 第16-21页 |
3.1 参与人员的法律虚无主义心理 | 第16-17页 |
3.2 参与人员的法律漏洞侥幸心理 | 第17页 |
3.3 参与人员的厌诉心理 | 第17-18页 |
3.4 参与人员的法不责众心理 | 第18页 |
3.5 参与人员的法律失衡心理 | 第18-19页 |
3.6 参与人员的维权心理 | 第19-21页 |
4 参与人员法律心理对群体性事件形成的影响 | 第21-25页 |
4.1 促使有共同目的的群体的形成 | 第21页 |
4.2 增加谣言产生的几率 | 第21-22页 |
4.3 导致“连锁反应”现象的出现 | 第22-23页 |
4.4 容易形成统一的攻击目标 | 第23页 |
4.5 诱发非法聚集、暴力和过激行为 | 第23-25页 |
5 群体性事件参与人员法律心理的影响因素 | 第25-30页 |
5.1 传统思想文化根深蒂固 | 第25-26页 |
5.2 公众法律信仰有所缺失 | 第26-27页 |
5.3 群体性事件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善 | 第27-28页 |
5.4 司法公信力不够 | 第28-29页 |
5.5 执法落实存在缺陷 | 第29-30页 |
5.5.1 案件执行效果差 | 第29页 |
5.5.2 执法方式过激 | 第29-30页 |
6 我国群体性事件参与人员法律心理的引导措施 | 第30-38页 |
6.1 克服传统思想文化的消极影响 | 第30页 |
6.2 增强公众法律信仰 | 第30-32页 |
6.2.1 加强法制宣传教育 | 第31-32页 |
6.2.2 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 | 第32页 |
6.3 完善群体性事件相关法律制度 | 第32-35页 |
6.4 提升司法公信力 | 第35-36页 |
6.5 推进执行制度建设 | 第36-38页 |
6.5.1 建立执行信用监督机制 | 第36页 |
6.5.2 增强执法人员的执法素质 | 第36-38页 |
7 结语 | 第38-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