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引言 | 第9页 |
1.2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 | 第9-11页 |
1.3 课题研究意义和内容 | 第11-13页 |
1.3.1 课题来源和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3.2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4 文章内容安排 | 第13-14页 |
第二章 多点协作通信系统中的关键技术概述 | 第14-25页 |
2.1 引言 | 第14页 |
2.2 协作通信技术概述 | 第14-17页 |
2.2.1 概述 | 第14页 |
2.2.2 理论研究 | 第14-15页 |
2.2.3 工程应用 | 第15-17页 |
2.3 有限反馈技术概述 | 第17-19页 |
2.3.1 技术背景 | 第17-19页 |
2.4 多层多小区系统概述 | 第19页 |
2.5 多层多小区系统概述 | 第19-22页 |
2.5.1 概述 | 第20-21页 |
2.5.2 负载均衡技术 | 第21-22页 |
2.5.3 干扰消除技术 | 第22页 |
2.6 多点协作通信系统增强技术研究现状 | 第22-24页 |
2.6.1 基于多点协作系统的有限反馈比特联合分配技术 | 第22页 |
2.6.2 基于多点协作系统的小区成簇技术 | 第22-23页 |
2.6.3 基于多层多小区系统的干扰消除技术 | 第23-24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基于多点协作系统的有限反馈比特联合分配技术 | 第25-38页 |
3.1 引言 | 第25页 |
3.2 系统模型 | 第25-28页 |
3.2.1 信道方向向量量化模型 | 第26-28页 |
3.2.2 信道质量信息反馈模型 | 第28页 |
3.2.3 迫零预编码算法 | 第28页 |
3.3 有限反馈比特数联合分配方案设计 | 第28-35页 |
3.3.1 有限反馈建模 | 第29-30页 |
3.3.2 有限反馈系统的数据率损失计算 | 第30-31页 |
3.3.3 多小区多用户系统中有限反馈比特数分配方案 | 第31-34页 |
3.3.4 多分辨率码本设计 | 第34-35页 |
3.4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35-3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基于多点协作系统中的小区成簇技术 | 第38-47页 |
4.1 引言 | 第38-39页 |
4.2 系统模型分析 | 第39-40页 |
4.3 基于最大化系统平均数据率的小区成簇算法 | 第40-44页 |
4.3.1 问题描述 | 第41页 |
4.3.2 运算复杂度分析 | 第41-42页 |
4.3.3 成簇算法设计 | 第42-43页 |
4.3.4 算法描述 | 第43-44页 |
4.4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44-4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五章 基于多层多小区系统的干扰消除技术 | 第47-60页 |
5.1 引言 | 第47页 |
5.2 系统模型分析 | 第47-50页 |
5.3 多层多小区系统中负载均衡和干扰消除技术 | 第50-55页 |
5.3.1 使用几乎空白子帧的用户调度算法 | 第51-52页 |
5.3.2 基站选择算法研究 | 第52-55页 |
5.3.3 基于几乎空白子帧的基站选择和几乎空白子帧比率方法 | 第55页 |
5.4 仿真结果与性能分析 | 第55-59页 |
5.4.1 系统级仿真参数设置 | 第55-56页 |
5.4.2 仿真结果分析 | 第56-5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0-63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60-61页 |
6.2 研究方向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附录一 符号与标记 | 第67-68页 |
附录二 主要英文缩略语表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第71-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