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群众文化事业论文--世界各国群众文化事业论文--中国论文

榆林市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导论第10-18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研究意义第11-13页
        1.2.1 理论意义第11-12页
        1.2.2 现实意义第12-13页
    1.3 文献综述第13-16页
        1.3.1 国外成果综述第13-15页
        1.3.2 国内文献综述第15-16页
    1.4 研究方法第16-18页
        1.4.1 本文的研究方法第16-17页
        1.4.2 数据来源和分析方法第17-18页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第18-28页
    2.1 相关概念界定第18-19页
        2.1.1 农民工第18-19页
        2.1.2 公共文化服务第19页
    2.2 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的构成及特点第19-23页
        2.2.1 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的构成第19-21页
        2.2.2 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的特点第21-23页
    2.3 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的理论基础第23-28页
        2.3.1 马克思主义需求理论第23页
        2.3.2 社会资本理论第23-24页
        2.3.3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第24-25页
        2.3.4 社会公平论第25-28页
第三章 榆林市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现状第28-40页
    3.1 榆林市农民工的基本状况第28-32页
        3.1.1 性别年龄状况第28-29页
        3.1.2 受教育状况第29-30页
        3.1.3 职业状况第30-32页
    3.2 榆林市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状况第32-40页
        3.2.1 榆林市农民工个人对公共文化服务的认知态度第32-36页
        3.2.2 榆林市农民工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的行为第36-40页
第四章 榆林市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问题及原因第40-50页
    4.1 榆林市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的主要问题第40-44页
        4.1.1 榆林市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处于边缘地位第40-41页
        4.1.2 榆林市农民工公共文化方面的有效供给不足第41-42页
        4.1.3 榆林市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比较匮乏第42-43页
        4.1.4 榆林市农民工对公共文化服务的认识不够深刻第43-44页
    4.2 榆林市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第44-50页
        4.2.1 农民工工作特点的客观限制第44-45页
        4.2.2 农民工相对低下的科学文化素质第45页
        4.2.3 现行制度是根本性制约因素第45-46页
        4.2.4 经济基础的制约第46-47页
        4.2.5 社会及文化环境的影响第47-50页
第五章 解决榆林市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问题的对策与建议第50-60页
    5.1 树立正确的理念第50-53页
        5.1.1 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第50-51页
        5.1.2 消除身份歧视,加强农民工市民化第51页
        5.1.3 加强引导宣传,正确认识农民工的贡献第51-52页
        5.1.4 消解传统不良因素,改变乡土观念第52-53页
    5.2 明确榆林市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主体第53-55页
        5.2.1 政府第53-54页
        5.2.2 社区第54页
        5.2.3 个人第54-55页
        5.3.4 用工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第55页
    5.3 完善榆林市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机制第55-60页
        5.3.1 建立榆林市农民工文化需求表达机制第56页
        5.3.2 建立榆林市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参与机制第56-57页
        5.3.3 建立榆林市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机制第57-60页
结语第60-62页
参考文献第62-64页
附录第64-66页
致谢第66-6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转型时期新农村文化建设研究
下一篇: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文化自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