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资助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6页 |
1.1 杨树概况 | 第11-13页 |
1.1.1 杨树的分布 | 第11页 |
1.1.2 杨树的分类 | 第11-12页 |
1.1.3 我国美洲黑杨的概况 | 第12-13页 |
1.2 指纹图谱及其构建方法 | 第13-18页 |
1.2.1 RFLP | 第14页 |
1.2.2 RAPD | 第14-15页 |
1.2.3 AFLP | 第15页 |
1.2.4 SSR | 第15-16页 |
1.2.5 ISSR | 第16页 |
1.2.6 EST-SSR | 第16-17页 |
1.2.7 SRAP | 第17-18页 |
1.3 分子标记在杨树育种上的研究应用 | 第18-23页 |
1.3.1 指纹图谱的绘制 | 第18-19页 |
1.3.2 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研究 | 第19页 |
1.3.3 遗传图谱的构建 | 第19-20页 |
1.3.4 数量性状位点定位 | 第20-21页 |
1.3.5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 第21-22页 |
1.3.6 群体遗传变异和系统进化及分类 | 第22页 |
1.3.7 杂种鉴定 | 第22-23页 |
1.4 EST-SSR 和 SRAP 在杨树育种上的应用前景 | 第23-24页 |
1.4.1 EST-SSR 在杨树上的应用前景 | 第23-24页 |
1.4.2 SRAP 在杨树上的应用前景 | 第24页 |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4-25页 |
1.6 技术路线 | 第25-26页 |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 第26-32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26-28页 |
2.1.1 植物材料 | 第26页 |
2.1.2 试验试剂 | 第26-28页 |
2.1.3 试验仪器 | 第28页 |
2.1.4 引物 | 第28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28-32页 |
2.2.1 DNA 提取方法 | 第28-29页 |
2.2.2 DNA 检测 | 第29-30页 |
2.2.3 EST-SSR-PCR 扩增及检测 | 第30页 |
2.2.4 SRAP-PCR 扩增及检测 | 第30页 |
2.2.5 银染 | 第30页 |
2.2.6 引物筛选 | 第30页 |
2.2.7 数据收集与分析 | 第30-31页 |
2.2.8 绘制指纹图谱 | 第31-32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32-47页 |
3.1 DNA 提取结果 | 第32页 |
3.2 EST-SSR 分析 | 第32-39页 |
3.2.1 EST-SSR 引物筛选 | 第32-33页 |
3.2.2 EST-SSR 多态性分析 | 第33-35页 |
3.2.3 5个美洲黑杨品种的遗传差异分析 | 第35-36页 |
3.2.4 5个美洲黑杨品种的 EST-SSR 指纹图谱构建 | 第36-39页 |
3.3 SRAP 分析 | 第39-45页 |
3.3.1 SRAP 引物筛选 | 第39页 |
3.3.2 SRAP 多态性分析 | 第39-41页 |
3.3.3 5个美洲黑杨品种的遗传差异分析 | 第41-42页 |
3.3.4 5个美洲黑杨品种的 SRAP 指纹图谱构建 | 第42-45页 |
3.4 比较 EST-SSR 和 SRAP 分子标记 | 第45-47页 |
3.4.1 多态性比较 | 第45页 |
3.4.2 遗传相似性比较 | 第45页 |
3.4.3 聚类分析比较 | 第45-46页 |
3.4.4 SRAP 和 EST-SSR 标记相关性分析 | 第46-47页 |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 第47-50页 |
4.1 结论 | 第47页 |
4.2 讨论 | 第47-50页 |
4.2.1 提取基因组 DNA 方法的选择 | 第47-48页 |
4.2.2 SRAP 和 EST-SSR 标记遗传检测效率的评价 | 第48页 |
4.2.3 SRAP 和 EST-SSR 聚类分析及其相关性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5页 |
缩略词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作者简介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