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家峁露天煤矿二采区开采工艺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引言 | 第8-13页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8页 |
1.2 半连续工艺应用现状 | 第8-10页 |
1.3 半连续工艺的特点 | 第10页 |
1.4 研究内容及目标 | 第10-11页 |
1.5 半连续工艺应用准则及关键技术 | 第11-13页 |
1.5.1 半连续工艺的应用准则 | 第11页 |
1.5.2 半连续工艺的关键技术 | 第11-13页 |
2 矿区概况 | 第13-23页 |
2.1 工程概况 | 第13-15页 |
2.1.1 矿区位置与交通 | 第13-14页 |
2.1.2 地形、地貌、水文及气象 | 第14-15页 |
2.2 水文地质特征 | 第15-16页 |
2.3 工程地质特征 | 第16-17页 |
2.4 煤层 | 第17-19页 |
2.5 露天矿开采境界及储量 | 第19-22页 |
2.5.1 露天矿开采境界 | 第19-20页 |
2.5.2 露天矿储量 | 第20-22页 |
2.6 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 第22-23页 |
3 魏家峁露天煤矿二采区矿床地质模型的建立 | 第23-28页 |
3.1 建立矿山模型的目的 | 第23页 |
3.2 Surpac软件简介 | 第23-24页 |
3.3 地质数据库构建 | 第24-26页 |
3.3.1 数据收集整理 | 第24页 |
3.3.2 地质数据库的建立 | 第24-26页 |
3.4 三维模型的建立 | 第26-27页 |
3.4.1 地表模型 | 第26页 |
3.4.2 矿体模型 | 第26-27页 |
3.5 三维模型与工艺选择 | 第27-28页 |
4 开采工艺比选及半连续工艺的合理性 | 第28-38页 |
4.1 开采工艺选择 | 第28-29页 |
4.1.1 开采条件 | 第28-29页 |
4.2 拟比选开采工艺 | 第29-30页 |
4.3 开采工艺比选 | 第30-38页 |
4.3.1 表土开采工艺 | 第31-34页 |
4.3.2 煤层以上岩石开采工艺 | 第34-37页 |
4.3.3 煤层开采工艺 | 第37-38页 |
5 半连续工艺设备选型及开采参数 | 第38-43页 |
5.1 设备选型 | 第38-40页 |
5.1.1 设备选型原则 | 第38页 |
5.1.2 设备选型主要考虑因素 | 第38-39页 |
5.1.3 设备选型 | 第39页 |
5.1.4 设备选型方案比选 | 第39-40页 |
5.2 开采参数 | 第40-43页 |
6 半连续开采工艺方法及胶带移设 | 第43-54页 |
6.1 开采方法 | 第43-49页 |
6.1.1 剥离方式 | 第43-45页 |
6.1.2 采煤方法 | 第45-49页 |
6.2 胶带移设 | 第49-52页 |
6.3 半连续工艺排土机选择 | 第52-54页 |
7 技术经济分析 | 第54-57页 |
7.1 劳动定员及劳动生产率 | 第54页 |
7.2 技术经济分析 | 第54-55页 |
7.3 原煤生产成本 | 第55-57页 |
结论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