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电子元件、组件论文--微波传输控制元件论文--空腔谐振器论文

复杂激励作用下微纳谐振器非线性动力学特性研究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决议书第5-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2页
    1.1 引言第12-16页
        1.1.1 微/纳谐振器的基本特征第12-14页
        1.1.2 微/纳谐振器的典型结构第14-15页
        1.1.3 微/纳谐振器的激励方式第15-16页
    1.2 谐振器动力学研究现状第16-20页
        1.2.1 光梯度力激励方式研究现状第17-18页
        1.2.2 孔板谐振器动力学研究现状第18-20页
    1.3 本文主要工作及框架第20-22页
第二章 光梯度力驱动圆环辐条式纳谐振器动力学特性研究第22-38页
    2.1 引言第22页
    2.2 光梯度力特性分析第22-25页
        2.2.1 固有非线性特性第23-24页
        2.2.2 “负”弹簧效应第24页
        2.2.3 刚度软化效应第24-25页
    2.3 动力学建模与分析第25-31页
        2.3.1 辐条等效弹簧刚度第25-26页
        2.3.2 圆环辐条等效质量第26-27页
        2.3.3 压膜阻尼效应第27-28页
        2.3.4 系统动力学建模及求解第28-31页
    2.4 仿真及结果分析第31-36页
        2.4.1 参数激励和外激励响应第32-34页
        2.4.2 系统参数对系统响应的影响第34-35页
        2.4.3 分岔与混沌行为分析第35-36页
    2.5 本章小结第36-38页
第三章 光梯度力驱动复合梁式纳谐振器动力学特性研究第38-54页
    3.1 引言第38页
    3.2 复合梁间的光梯度力第38-42页
        3.2.1 复合梁基本特性第38-40页
        3.2.2 复合梁间的光梯度力第40页
        3.2.3 可调式光梯度力第40-42页
    3.3 动力学建模与分析第42-45页
        3.3.1 复合梁等效弹性模量第42-43页
        3.3.2 复合梁连续体模型建立第43-45页
    3.4 仿真及结果分析第45-53页
        3.4.1 模态分析第46-48页
        3.4.2 自由振动分析第48-49页
        3.4.3 参数激励响应第49-50页
        3.4.4 系统参数对系统响应的影响第50-53页
    3.5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四章 静电驱动孔板谐振器动力学特性分析第54-82页
    4.1 引言第54-55页
    4.2 孔板间压膜阻尼和静电力分析第55-59页
        4.2.1 压膜阻尼分析第55-58页
        4.2.2 孔状平行极板静电驱动力分析第58-59页
    4.3 单自由度系统动力学建模与分析第59-69页
        4.3.1 动力学建模与求解第59-63页
        4.3.2 结果分析与讨论第63-69页
            1)孔对静电力和压膜阻尼影响分析第63-64页
            2)系统动力学响应分析第64-66页
            3)参数对系统响应的影响第66-67页
            4)品质因子分析第67-69页
    4.4 连续体薄板动力学建模与分析第69-73页
        4.4.1 动力学建模与求解第69-71页
        4.4.2 结果分析与讨论第71-73页
            1)模态分析第71-72页
            2)系统响应分析第72-73页
    4.5 有限元仿真分析第73-79页
        4.5.1 气体压膜阻尼仿真第73-76页
        4.5.2 模态分析第76-77页
        4.5.3 极板静电耦合分析第77-79页
    4.6 本章小结第79-82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82-84页
    5.1 全文工作总结第82-83页
    5.2 本文创新点第83页
    5.3 研究展望第83-84页
参考文献第84-92页
致谢第92-94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第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粒子群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覆盖控制策略研究
下一篇:16 bits sigma delta数模转换器中插值滤波器设计及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