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设计原理、原则和管理工作论文

以图像学方法解读都市实践建筑作品的含义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23页
    1.1 课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0-14页
        1.1.1 图像学的产生和发展第10-12页
        1.1.2 图像学与建筑批评第12页
        1.1.3 都市实践建筑作品含义的探寻第12-14页
    1.2 相关研究概述第14-19页
        1.2.1 图像学理论研究第14-15页
        1.2.2 建筑图像学理论研究第15-17页
        1.2.3 都市实践建筑作品研究第17-18页
        1.2.4 现存研究问题第18-19页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9-23页
        1.3.1 主要研究内容第19-21页
        1.3.2 研究框架第21-22页
        1.3.3 研究方法第22-23页
第2章 图像学理论方法概述第23-28页
    2.1 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观点第23-24页
        2.1.1 由形式分析到内容分析的转变第23页
        2.1.2 视觉艺术作品的历史分析第23-24页
        2.1.3 科学的图像学方法论的建构第24页
    2.2 图像学阐释的三个层次第24-26页
        2.2.1 基本或自然的主题第24-25页
        2.2.2 从属或约定俗成的主题第25页
        2.2.3 内在的含义或内容第25-26页
    2.3 图像学阐释的合理性第26-28页
        2.3.1 矫正原理第26-27页
        2.3.2 开放性第27页
        2.3.3 阐释循环第27-28页
第3章 图像学阐释分析方法的建筑学应用第28-37页
    3.1 建筑图像学的分析方法第28-30页
        3.1.1 建筑前图像志描述第28-29页
        3.1.2 建筑图像志分析第29页
        3.1.3 建筑图像学解释第29-30页
    3.2 建筑图像学的解释对象第30-33页
        3.2.1 建筑基本形式分析第31-32页
        3.2.2 建筑主题概念分析第32页
        3.2.3 建筑内在含义分析第32-33页
    3.3 建筑图像学的解释原则第33-37页
        3.3.1 风格史第34-35页
        3.3.2 类型史第35页
        3.3.3 文化史第35-37页
第4章 都市实践作品含义的图像学阐释分析第37-80页
    4.1 都市实践建筑作品特征和与图像学的关系第37-40页
        4.1.1 关注地域背景的城市化设计第37-38页
        4.1.2 关注时代背景的当代化设计第38-39页
        4.1.3 都市实践建筑作品特征与图像学的关系第39-40页
    4.2 山西芮城五龙庙环境整治设计第40-49页
        4.2.1 建筑前图像志描述第40-43页
        4.2.2 建筑图像志分析第43-46页
        4.2.3 建筑图像学解释第46-49页
    4.3 河北唐山城市展览馆及公园第49-58页
        4.3.1 建筑前图像志描述第49-52页
        4.3.2 建筑图像志分析第52-55页
        4.3.3 建筑图像学解释第55-58页
    4.4 上海嘉定“现厂”创意园第58-64页
        4.4.1 建筑前图像志描述第58-60页
        4.4.2 建筑图像志分析第60-62页
        4.4.3 建筑图像学解释第62-64页
    4.5 广东佛山土楼公舍第64-72页
        4.5.1 建筑前图像志描述第65-68页
        4.5.2 建筑图像志分析第68-70页
        4.5.3 建筑图像学解释第70-72页
    4.6 深圳华侨城创意文化园改造第72-78页
        4.6.1 建筑前图像志描述第72-74页
        4.6.2 建筑图像志分析第74-76页
        4.6.3 建筑图像学解释第76-78页
    4.7 总结第78-80页
第5章 建筑图像学方法与都市实践作品的批判第80-83页
    5.1 建筑图像学方法的不足第80-81页
    5.2 都市实践作品的批判第81-83页
结论第83-85页
参考文献第85-88页
致谢第88-89页
附录第89-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以顺势城市设计实现都市慢行网络:黄声远的宜兰设计实践研究
下一篇:关于寒冷地区办公建筑环境能源效率的实证研究--以天津国投大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