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6-9页 |
前言 | 第9-11页 |
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页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第一章 沈 67 块基本情况 | 第11-23页 |
1.1 储层基本地质情况 | 第11-16页 |
1.1.1 构造特征 | 第11-12页 |
1.1.2 地层发育特征 | 第12-13页 |
1.1.3 储层特征 | 第13-15页 |
1.1.4 沉积规律特点 | 第15-16页 |
1.2 油气分布及剩余油分布规律 | 第16-20页 |
1.2.1 沈 67 块油气分布规律 | 第16-17页 |
1.2.2 沈 67 块剩余油气分布规律 | 第17-20页 |
1.3 油藏开发历史 | 第20-23页 |
第二章 调剖调驱技术研究与先导试验 | 第23-39页 |
2.1 调剖调驱机理 | 第23-24页 |
2.2 调剖调驱先导试验区的选择原则 | 第24-26页 |
2.2.1 化学驱适用标准 | 第24页 |
2.2.2 调剖调驱先导试验区的选择原则 | 第24-25页 |
2.2.3 调剖调驱先导试验区的基本情况 | 第25-26页 |
2.3 先导试验区调剖调驱层位的选择 | 第26-27页 |
2.4 先导试验区调剖调驱方案的设计 | 第27-32页 |
2.4.1 室内实验 | 第27-28页 |
2.4.2 调驱药剂选择 | 第28-30页 |
2.4.3 调剖调驱先导试验方案设计 | 第30页 |
2.4.4 调剖调驱先导试验工作量及资金计划 | 第30-32页 |
2.5 先导试验区调剖调驱方案的实施 | 第32-39页 |
2.5.1 调剖调驱先导试验的实施要求 | 第32页 |
2.5.2 调剖调驱先导试验的实施工艺 | 第32-33页 |
2.5.3 调剖调驱先导试验的实施 | 第33-35页 |
2.5.4 调剖调驱先导试验的实施效果评价 | 第35-39页 |
第三章 调剖调驱技术在沈 67 块推广区应用及评价 | 第39-51页 |
3.1 推广区调剖调驱技术实施依据 | 第39-42页 |
3.1.1 位于主体区之内,油藏基础条件好 | 第39-40页 |
3.1.2 目的层段采出程度低,剩余油丰富 | 第40页 |
3.1.3 储层连通好,水驱控制程度及动用程度较高 | 第40-41页 |
3.1.4 先导试验区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经验 | 第41-42页 |
3.2 推广区基本情况 | 第42页 |
3.3 推广区调剖调驱方案设计 | 第42-45页 |
3.3.1 调剖调驱层系选择 | 第42页 |
3.3.2 井距井网设计 | 第42-43页 |
3.3.3 动态监测 | 第43页 |
3.3.4 药剂配方体系设计 | 第43-45页 |
3.4 推广区调剖调驱工作量及资金需求 | 第45-46页 |
3.5 推广区调剖调驱方案实施及效果评价 | 第46-51页 |
3.5.1 调剖调驱井组产能提高 | 第46-47页 |
3.5.2 井压力上升 | 第47-48页 |
3.5.3 吸水厚度、吸水层数增加,吸水状况得到改善 | 第48页 |
3.5.4 水驱状况变好 | 第48-49页 |
3.5.5 含水上升速度得到控制 | 第49-50页 |
3.5.6 各项开发指标变好 | 第50-51页 |
第四章 辅助措施工作,保障调剖调驱效果 | 第51-62页 |
4.1 作好资料录取工作,为分析评价打好基础 | 第51页 |
4.2 实施轮替注水、保障油藏整体注水情况 | 第51-55页 |
4.2.1 实施目的 | 第53页 |
4.2.2 配注设计 | 第53页 |
4.2.3 实施内容 | 第53-55页 |
4.3 实施配套提液措施,提高单井产能,保障开发效果 | 第55-62页 |
4.3.1 提液措施实施原因 | 第55-57页 |
4.3.2 提液措施主要机理 | 第57页 |
4.3.3 提液措施实施 | 第57-62页 |
结论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详细摘要 | 第66-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