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软件论文--程序设计、软件工程论文--程序设计论文

面向社交网络数据的广度优先与深度优先抽样策略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第1章 绪论第12-21页
    1.1 研究背景第12-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3-19页
        1.2.1 社交网络研究的兴起第13-14页
        1.2.2 基于社交网络数据的抽样方法研究第14-16页
        1.2.3 以追求抽样速度为目的的广度优先抽样策略第16-18页
        1.2.4 以深度学习为目的的深度优先抽样策略第18-19页
        1.2.5 研究现状的简要述评第19页
    1.3 研究思路第19-20页
    1.4 创新点第20-21页
第2章 社交网络及其统计特征第21-33页
    2.1 移动互联时代的社交网络第21-22页
    2.2 从随机到有序:社交网络研究的主要模型第22-29页
        2.2.1 随机网络模型第23-25页
        2.2.2 小世界网络模型第25-27页
        2.2.3 无标度网络模型第27-29页
    2.3 描述社交网络的统计特征第29-32页
        2.3.1 基本数据:节点和路径第29-30页
        2.3.2 集中趋势的度量:度和度的分布第30页
        2.3.3 离散程度的度量:聚类系数第30-31页
        2.3.4 相关程度的度量:节点之间的相关性第31-32页
    2.4 小结第32-33页
第3章 广度优先抽样和深度优先抽样第33-42页
    3.1 面向社交网络抽样的理论基础第33-35页
        3.1.1 从概率抽样到非概率抽样第33-34页
        3.1.2 复杂网络中的抽样策略第34-35页
    3.2 广度优先抽样第35-38页
        3.2.1 BFS抽样方式第35-37页
        3.2.2 BFS算法实现第37页
        3.2.3 BFS样本构成模式第37-38页
    3.3 深度优先抽样第38-41页
        3.3.1 DFS抽样方式第38-39页
        3.3.2 DFS算法实现第39-40页
        3.3.3 DFS样本构成模式第40-41页
    3.4 小结第41-42页
第4章 基于计算机模拟的抽样比较第42-54页
    4.1 ER随机网络下的抽样比较第42-45页
        4.1.1 初始网络的生成及参数设置第42页
        4.1.2 统计特征量的估计第42-44页
        4.1.3 小结第44-45页
    4.2 WS小世界网络下的抽样比较第45-48页
        4.2.1 初始网络的生成及参数设置第45页
        4.2.2 统计特征量的估计第45-48页
        4.2.3 小结第48页
    4.3 BA无标度网络下的抽样比较第48-54页
        4.3.1 初始网络的生成及参数设置第48页
        4.3.2 统计特征量的估计第48-52页
        4.3.3 小结第52-54页
第5章 基于社交网络的抽样比较第54-60页
    5.1 实证研究的数据选择:豆瓣网第54-56页
        5.1.1 豆瓣网的网络规模及现状介绍第54-55页
        5.1.2 数据集的统计描述第55-56页
        5.1.3 抽样参数设置第56页
    5.2 统计特征量的估计和比较第56-59页
        5.2.1 度分布第56-58页
        5.2.2 平均度第58页
        5.2.3 聚类系数第58-59页
    5.3 小结第59-60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60-62页
    6.1 结论第60-61页
    6.2 展望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6页
致谢第66-67页
攻读博/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第67-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颜色特征的回收塑料瓶分类算法研究
下一篇:物联网网关数据流图形化组态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