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5页 |
1.1 选题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3-16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3-15页 |
1.1.2 选题目的 | 第15页 |
1.1.3 选题意义 | 第15-16页 |
1.2 相关概念的说明 | 第16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6-22页 |
1.3.1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7-19页 |
1.3.2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9-22页 |
1.4 研究方法、思路与创新之处 | 第22-25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22页 |
1.4.2 研究思路 | 第22-23页 |
1.4.3 创新之处 | 第23-25页 |
第二章 先富群体产生的相关概念界定 | 第25-31页 |
2.1 先富群体产生的历史背景 | 第25-28页 |
2.1.1 先富群体的含义的界定 | 第26页 |
2.1.2 先富群体出现的必然性 | 第26-27页 |
2.1.3 先富群体的地位及作用 | 第27-28页 |
2.2 先富群体产生的社会影响 | 第28-31页 |
2.2.1 先富的群体起到了广泛的示范效应 | 第28-29页 |
2.2.2 先富群体的产生有利于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 第29-30页 |
2.2.3 先富群体的产生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 第30-31页 |
第三章 山西先富群体的社会责任及其现状 | 第31-39页 |
3.1 先富群体的社会责任分析 | 第33-35页 |
3.1.1 先富群体的社会责任界定 | 第33-34页 |
3.1.2 先富群体承担社会责任的原因分析 | 第34-35页 |
3.1.3 先富群体承担责任的意义分析 | 第35页 |
3.2 山西先富群体履行社会责任现状 | 第35-39页 |
3.2.1 从总体看,山西先富群体履行社会责任处于起步阶段 | 第35-37页 |
3.2.2 从局部看,山西先富群体履行社会责任发展不均衡 | 第37-38页 |
3.2.3 从趋势看,山西先富群体履行社会责任态度积极 | 第38-39页 |
第四章 山西先富群体履行社会责任的不足及其成因 | 第39-49页 |
4.1 山西先富群体履行社会责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9-43页 |
4.1.1 部分先富群体过多重视自身的经济利益 | 第41-42页 |
4.1.2 先富群体一部分人缺乏道德的意识和政策问题 | 第42页 |
4.1.3 先富群体一部分人消极对待公益事业 | 第42-43页 |
4.2 山西先富群体履行社会责任不足的原因 | 第43-45页 |
4.2.1 政府监督力度不足是关键原因 | 第43-44页 |
4.2.2 自律性不强是先富群体的内部原因 | 第44页 |
4.2.3 社会监督不足是其外部原因 | 第44-45页 |
4.3 山西先富群体履行社会责任带来的启示 | 第45-49页 |
4.3.1 先富群体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是双赢的行为 | 第46页 |
4.3.2 先富群体社会责任和经济发展是有机统一的 | 第46页 |
4.3.3 先富群体的实际情况与中国国情相结合 | 第46-49页 |
第五章 完善先富群体履行社会责任的对策 | 第49-57页 |
5.1 政府应对先富群体加大监督并积极的倡导 | 第49-53页 |
5.1.1 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严格执法 | 第50-52页 |
5.1.2 完善先富群体社会责任的管理 | 第52页 |
5.1.3 完善先富群体社会责任评价体系 | 第52-53页 |
5.2 社会应普及先富群体履行社会责任 | 第53-54页 |
5.2.1 遍及先富群体社会责任使各方面达成一致 | 第53页 |
5.2.2 积极发挥群众监督作用 | 第53-54页 |
5.2.3 积极发挥非政府组织监督作用 | 第54页 |
5.3 先富群体应加强自律 | 第54-57页 |
5.3.1 树立社会责任观念 | 第55页 |
5.3.2 树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理念 | 第55-57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附录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6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