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站蜗壳形流道采用活动导流盖断流的应用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5页 |
1.1 引言 | 第10-11页 |
1.2 蜗壳形进、出水流道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泵站断流装置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4 文本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 第13-15页 |
1.4.1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4.2 本文研究的意义 | 第14-15页 |
2 蜗壳形进、出水流道 | 第15-23页 |
2.1 蜗壳形进、出水流道的应用 | 第15-16页 |
2.2 流道水头损失对流道效率的影响 | 第16-17页 |
2.3 流道优化水力设计的目标 | 第17-19页 |
2.3.1 进水流道优化水力设计的目标 | 第17-18页 |
2.3.2 进水流道优化设计的目标函数 | 第18-19页 |
2.3.3 出水流道优化设计的目标 | 第19页 |
2.3.4 出水流道优化设计的目标函数 | 第19页 |
2.4 流道优化水力设计的约束条件 | 第19-20页 |
2.4.1 不可变动约束条件 | 第19-20页 |
2.4.2 可变动约束条件 | 第20页 |
2.5 蜗壳形进、出水流道的优化 | 第20-23页 |
2.5.1 蜗壳形进水流道的优化思路及实施方式 | 第20-21页 |
2.5.2 蜗壳形出水流道的优化思路及实施方式 | 第21-23页 |
3 新型蜗壳形进、出水流道的试验研究 | 第23-34页 |
3.1 进水流道模型试验 | 第23-25页 |
3.1.1 试验准则 | 第23-24页 |
3.1.2 测量设备及方法 | 第24页 |
3.1.3 水头损失测试 | 第24页 |
3.1.4 试验不确定度分析 | 第24-25页 |
3.2 出水流道模型试验 | 第25-28页 |
3.2.1 测量设备及方法 | 第26页 |
3.2.2 出水流道水头损失计算 | 第26页 |
3.2.3 试验不确定度分析 | 第26-28页 |
3.3 试验研究成果 | 第28-34页 |
4 断流方式 | 第34-38页 |
4.1 传统断流装置 | 第34-35页 |
4.1.1 拍门的优、缺点 | 第34-35页 |
4.1.2 快速闸门的优、缺点 | 第35页 |
4.2 新型断流装置——活动导流盖断流 | 第35-38页 |
5 活动导流盖开启过程力学分析 | 第38-53页 |
5.1 泵系统起动动态特性计算分析 | 第38-41页 |
5.1.1 泵装置启动水力特性 | 第38-39页 |
5.1.2 泵机组起动动力方程 | 第39-41页 |
5.2 导流盖开启过程受力分析 | 第41-49页 |
5.2.1 导流盖密闭止水平衡状态 | 第42-43页 |
5.2.2 导流盖开启过程受力状态 | 第43-49页 |
5.3 导流盖起升过程近似计算 | 第49-53页 |
5.3.1 导流盖起升时间近似计算 | 第49-50页 |
5.3.2 导流盖起升速度分析和计算 | 第50-51页 |
5.3.3 导流盖开启平衡状态计算 | 第51-53页 |
6 活动导流盖停泵密闭止水计算 | 第53-61页 |
6.1 停泵过渡过程及近似计算 | 第53-58页 |
6.1.1 停泵过渡过程 | 第53-54页 |
6.1.2 零流量时间T_B | 第54-55页 |
6.1.3 零转速时刻和逆流流量 | 第55-57页 |
6.1.4 最大逆流流量及出现时刻 | 第57页 |
6.1.5 稳定逆转转速及出现时刻 | 第57-58页 |
6.1.6 停泵闭门时刻 | 第58页 |
6.2 导流盖受力分析及运动计算 | 第58-61页 |
6.2.1 导流盖下落受力分析 | 第58-59页 |
6.2.2 导流盖下落运动计算 | 第59-61页 |
7 工程应用 | 第61-68页 |
7.1 项目概况 | 第61-63页 |
7.2 测试设备及方法 | 第63-65页 |
7.3 对活动导流盖进行试算 | 第65-68页 |
8 结论及展望 | 第68-70页 |
8.1 结论 | 第68-69页 |
8.2 展望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