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23页 |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1.2 问题的提出 | 第12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19页 |
1.3.1 工程合谋问题研究 | 第13-15页 |
1.3.2 工程设计合谋研究 | 第15-16页 |
1.3.3 工程设计审计研究 | 第16-18页 |
1.3.4 工程设计审计的博弈分析研究 | 第18-19页 |
1.3.5 现有研究评述 | 第19页 |
1.4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图 | 第19-22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20页 |
1.4.3 技术路线图 | 第20-22页 |
1.5 论文创新点 | 第22-23页 |
2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第23-33页 |
2.1 政府投资工程设计审计相关概念 | 第23-29页 |
2.1.1 政府投资工程 | 第23-24页 |
2.1.2 工程设计 | 第24-26页 |
2.1.3 设计审计 | 第26-29页 |
2.2 博弈分析理论 | 第29-31页 |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9-30页 |
2.2.2 合谋理论 | 第30-31页 |
2.2.3 博弈论理论 | 第31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3 工程设计审计中设计单位与设计审查单位的合谋问题分析 | 第33-41页 |
3.1 工程设计审计中设计单位与设计审查单位的合谋 | 第33-36页 |
3.1.1 工程设计审计中设计单位与设计审查单位的主体行为 | 第33-35页 |
3.1.2 工程设计审计中设计单位与设计审查单位合谋行为分析 | 第35-36页 |
3.2 工程设计单位与设计审查单位的合谋博弈分析 | 第36-37页 |
3.3 工程设计审计中设计单位与设计审查单位的合谋问题思考 | 第37-3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4 设计审计中合谋防范的三方博弈分析 | 第41-55页 |
4.1 三方博弈模型的基本假设 | 第41-42页 |
4.1.1 模型严密性假定前提 | 第41页 |
4.1.2 奖惩机制的背景说明 | 第41-42页 |
4.2 惩罚机制下三方博弈分析 | 第42-46页 |
4.2.1 惩罚机制下模型基本假设和收益矩阵 | 第42-44页 |
4.2.2 惩罚机制下模型求解 | 第44-46页 |
4.3 奖惩机制下三方博弈分析 | 第46-50页 |
4.3.1 奖惩机制下模型基本假设和收益矩阵 | 第46-49页 |
4.3.2 奖惩机制下模型求解 | 第49-50页 |
4.4 两种机制下三方博弈均衡比较 | 第50-53页 |
4.4.1 惩罚机制下三方博弈均衡解分析 | 第50-51页 |
4.4.2 奖惩机制下三方博弈均衡解分析 | 第51-52页 |
4.4.3 两种机制下的均衡结果对比分析 | 第52-5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5 实例分析 | 第55-64页 |
5.1 工程项目基本情况 | 第55页 |
5.2 该项目存在的问题 | 第55页 |
5.3 三方博弈实例分析 | 第55-62页 |
5.3.1 惩罚机制下三方博弈实例分析 | 第55-59页 |
5.3.2 奖惩机制下三方博弈实例分析 | 第59-62页 |
5.3.3 奖惩措施介入下的博弈均衡结果分析 | 第6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6 提高设计审计效果综合措施应用 | 第64-68页 |
6.1 降低设计审计监督成本 | 第64-65页 |
6.2 监督过程中充分利用奖惩机制 | 第65页 |
6.3 设置预防双方合谋阈值 | 第65-66页 |
6.4 加强参与方的内外部沟通协调 | 第66页 |
6.5 强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 第66-67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68-70页 |
7.1 主要研究工作与结论 | 第68页 |
7.2 研究展望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