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桥涵工程论文--桥梁施工论文--施工技术论文

大跨度超宽预应力箱型连续刚构桥施工技术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16页
    1.1 预应力连续刚构桥的发展综述第10-11页
    1.2 预应力连续刚构桥国内发展现状第11-13页
    1.3 预应力连续刚构桥国外发展现状第13页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3-14页
    1.5 主要研究内容第14-15页
    1.6 完成论文的条件和拟采用的研究手段第15-16页
2 依托工程概况及存在的施工难题第16-19页
    2.1 工程概况第16页
    2.2 水文地质气象情况第16-17页
    2.3 本工程施工中遇到的困难第17-18页
    2.4 小结第18-19页
3 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力学性能及主墩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研究第19-34页
    3.1 机制砂性能研究第19-25页
        3.1.1 机制砂的物理性能特点第19-20页
        3.1.2 机制砂中粉尘含量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第20-23页
        3.1.3 机制砂混凝土的力学性能第23-25页
        3.1.4 机制砂混凝土的耐久性能第25页
        3.1.5 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的养护工艺及质量控制第25页
    3.2 机制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第25-27页
        3.2.1 设计要求第25页
        3.2.2 机制砂混凝土配合比第25-26页
        3.2.3 机制砂混凝土现场施工配合比第26-27页
    3.3 混凝土的拌合工艺第27-28页
    3.4 机制砂混凝土运输浇筑问题第28页
    3.5 大桥主墩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第28-32页
        3.5.1 混凝土施工冷缝的控制第29-30页
        3.5.2 混凝土内部温度控制第30-32页
    3.6 本章小结第32-34页
4 桥面内外托架及超宽轻型挂篮技术研究第34-51页
    4.1 大体积0号块施工中内、外托架设计第34-40页
    4.2 大体积0号块施工中托架预压第40-42页
    4.3 超宽轻型挂篮形式的选取第42-43页
        4.3.1 分段施工法与悬灌挂篮的演化第42页
        4.3.2 挂篮的轻型化设计第42-43页
        4.3.3 韩家店Ⅰ号特大桥挂篮的选取形式第43页
    4.4 超宽轻型挂篮的结构布置第43-44页
    4.5 超宽轻型挂篮的设计第44-47页
        4.5.1 挂篮构件的传力过程第44页
        4.5.2 构件内力计算第44-46页
        4.5.3 计算结果及分析第46-47页
    4.6 超宽轻型挂篮主要性能及参数第47页
    4.7 超宽轻型挂篮的拼装与预压第47-48页
    4.8 挂篮移动第48-49页
    4.9 本章小结第49-51页
5 韩家店Ⅰ号特大桥墩身及悬臂灌筑施工技术研究第51-74页
    5.1 墩身大块翻模施工技术第51-54页
    5.2 大体积0号块混凝土施工法方法研究第54-56页
    5.3 悬臂灌筑施工技术研究第56-61页
    5.4 大桥现浇段施工技术研究第61-70页
        5.4.1 第8第61-66页
        5.4.2 第11第66-69页
        5.4.3 大桥现浇段混凝土施工技术第69-70页
    5.5 合拢施工及体系转换技术第70-73页
        5.5.1 边跨合拢第70-71页
        5.5.2 中跨合拢第71-72页
        5.5.3 合拢施工注意事项第72-73页
    5.6 本章小结第73-74页
6 韩家店I号特大桥施工控制技术研究第74-93页
    6.1 施工控制的目标第74页
    6.2 桥梁结构各施工步受力和变形的理想状态研究第74-79页
        6.2.1 计算软件简介第74-75页
        6.2.2 结构计算简化模型第75-76页
        6.2.3 设计参数第76页
        6.2.4 施工阶段的划分[36]第76-77页
        6.2.5 施工荷载第77页
        6.2.6 立模标高计算公式第77页
        6.2.7 循环迭代逼近分析第77-78页
        6.2.8 参数敏感性分析第78页
        6.2.9 结构分析的主要结果第78-79页
    6.3 桥梁结构各施工步受力特征的现场检测研究第79-82页
        6.3.1 主梁线形测量第79-80页
        6.3.2 施工应力观测第80-81页
        6.3.3 主桥箱梁温度测试第81-82页
    6.4 桥梁结构各施工步过程控制研究第82-88页
        6.4.1 挠度跟踪和立模标高预报第82-86页
        6.4.2 设计参数的修正第86-88页
    6.5 桥梁结构各施工步过程控制结果第88-92页
    6.6 小结第92-93页
7 结论与展望第93-95页
    7.1 结论第93-94页
    7.2 展望第94-95页
致谢第95-96页
参考文献第96-97页

论文共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废植物油再生沥青抗紫外老化性能研究
下一篇:“双尺度”理念下城市慢行系统初探--以许昌市慢行系统规划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