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0-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3-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2 研究目标与意义 | 第14-16页 |
1.2.1 研究目标 | 第14-15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6-17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5 创新点 | 第17-19页 |
第2章 理论与文献综述 | 第19-24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19-20页 |
2.1.1 融媒体 | 第19页 |
2.1.2 媒体融合 | 第19页 |
2.1.3 流程再造 | 第19-20页 |
2.2 相关文献综述 | 第20-23页 |
2.2.1 关于社交媒体的研究 | 第20-21页 |
2.2.2 关于媒体融合的研究 | 第21-23页 |
2.3 总体评述 | 第23-24页 |
第3章 S省广播电视台媒体融合中的核心业务分析 | 第24-48页 |
3.1 S省电视台媒体融合建设现状 | 第24-25页 |
3.2 现有业务分析与诊断 | 第25-27页 |
3.2.1 电台转型后的角色分析 | 第26页 |
3.2.2 供稿对象优先顺序分析 | 第26-27页 |
3.3 主流采编业务流程模式比较 | 第27-32页 |
3.4 新媒体形势下的舆论引导要求 | 第32-38页 |
3.4.1 新媒体形势下的舆论导向 | 第33-35页 |
3.4.2 新媒体形势下的舆论管理对策 | 第35-38页 |
3.5 新媒体形势下的信息安全要求 | 第38-48页 |
3.5.1 新媒体形势下的信息安全问题的主要表现形式 | 第39-43页 |
3.5.2 新媒体形势下信息安全的保护对策 | 第43-48页 |
第4章 S省广播电视台媒体融合中业务信息系统构建 | 第48-59页 |
4.1 系统建设的总体思路 | 第48-51页 |
4.2 内容汇聚平台 | 第51页 |
4.3 融合生产平台 | 第51-54页 |
4.3.1 新闻指挥调度 | 第52-54页 |
4.3.2 移动办公系统 | 第54页 |
4.4 融合发布平台 | 第54-56页 |
4.5 媒体互动系统 | 第56-57页 |
4.6 物理空间上的融媒体 | 第57页 |
4.7 系统实现 | 第57-59页 |
第5章 S省广播电视台媒体融合建设管理方面的保障措施 | 第59-67页 |
5.1 岗位角色的重新定位 | 第59-62页 |
5.1.1 记者层面 | 第59-60页 |
5.1.2 编辑层面 | 第60-62页 |
5.1.3 管理者层面 | 第62页 |
5.2 人才梯队建设的培训与激励 | 第62-63页 |
5.2.1 树立正确的人才使用理念 | 第62-63页 |
5.2.2 完善员工激励机制 | 第63页 |
5.3 优化资源配置 | 第63-64页 |
5.4 改革管理制度 | 第64-65页 |
5.4.1 严格把控节目形式 | 第64页 |
5.4.2 深入调查市场喜好 | 第64-65页 |
5.4.3 重点管理节目质量 | 第65页 |
5.4.4 合理估算预算投入 | 第65页 |
5.5 媒体融合的综合效果 | 第65-67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7-69页 |
6.1 总结 | 第67-68页 |
6.2 展望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