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刑事诉讼法论文

论刑事庭审中电子数据的审查判断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绪论第7-10页
一、案例及其揭示的问题第10-15页
    (一)两起典型案例第10-11页
        1.快播案第10页
        2.广州某汽车配件公司等走私普通货物案第10-11页
    (二)两起案例所揭示的问题第11-13页
        1.在司法鉴定中难以核准真正的作案人第11-12页
        2.审查判断过程中控辩双方地位不平等第12页
        3.电子数据三性的审查判断过程中存在偏差第12-13页
    (三)我国在电子数据审查判断中存在的其他问题第13-15页
二、电子数据审查判断的一般原理第15-22页
    (一)电子数据及其特殊性第15-18页
        1.电子数据的概念第15页
        2.电子数据的一般特征第15-16页
        3.电子数据的特殊性第16-18页
    (二)我国庭审中对电子数据的审查判断的维度第18-20页
        1.电子数据的来源第18页
        2.电子数据的收集第18-20页
        3.电子数据的保存与传送第20页
        4.电子数据的分析与处理第20页
    (三)我国庭审中对电子数据的审查判断方法第20-22页
        1.自认方式第20-21页
        2.与其他证据相互印证的方式第21页
        3.鉴定第21-22页
三、刑事庭审中电子数据审查判断的立法现状及不足第22-27页
    (一)我国电子数据审查判断的立法现状第22-23页
        1.2016 年以前的立法梳理第22页
        2.2016 年以后的法律规定第22-23页
    (二)既有规定的积极方面第23-24页
        1.《电子数据规定》中,对电子数据的审查判断做了专条规定第23页
        2.《电子数据规定》为电子数据的审查判断提供了更广阔的方向第23页
        3.确立了证据排除机制第23-24页
    (三)既有规定中存在的问题第24-27页
        1.未对电子数据的真实性进行界定第24页
        2.审查方法单一第24页
        3.电子数据证据在刑事诉讼中的保全制度缺失第24-25页
        4.电子数据鉴定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第25-27页
四、完善刑事庭审中电子数据审查判断的立法构想第27-31页
    (一)确定证人具结制度第27页
    (二)明确推定的方法第27页
    (三)引入证据保全机制第27-28页
    (四)传闻证据规则的引入第28页
    (五)完善刑事庭审中电子数据的鉴定规则第28-30页
    (六)建立专门的电子数据法第30-31页
结语第31-32页
参考文献第32-34页
致谢第34-35页

论文共3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第三人撤销之诉
下一篇:行政程序瑕疵“指正判决”的辨明与矫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