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巴县山区农产品电商模式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1.2.1 研究的目的 | 第12页 |
1.2.2 研究的意义 | 第12-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4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1.5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第16页 |
1.5.1 研究的内容 | 第16页 |
1.5.2 研究的方法 | 第16页 |
1.6 创新之处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农村电子商务相关概念 | 第18-22页 |
2.1 电子商务的概念及模式 | 第18-19页 |
2.1.1 电子商务的概念 | 第18页 |
2.1.2 电子商务的模式 | 第18-19页 |
2.2 农村电子商务的概念及模式 | 第19-22页 |
2.2.1 农村电子商务的含义 | 第19-20页 |
2.2.2 山区农产品的含义 | 第20页 |
2.2.3 农村电子商务模式 | 第20-22页 |
第三章 镇巴县山区农产品电子商务现状及模式 | 第22-27页 |
3.1 镇巴县山区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 第22-23页 |
3.2 镇巴县山区农产品电商模式 | 第23-24页 |
3.2.1 B2B电商模式为支撑 | 第23页 |
3.2.2 C2C电商模式为辅助 | 第23-24页 |
3.2.3 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为补充 | 第24页 |
3.3 镇巴县电子商务模式发展要素 | 第24-27页 |
3.3.1 电商政策支持 | 第24页 |
3.3.2 行业协会支撑 | 第24-25页 |
3.3.3 电商产业园依托 | 第25页 |
3.3.4 龙头企业引领 | 第25页 |
3.3.5 基础配套保障 | 第25-27页 |
第四章 镇巴县山区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存在的问题 | 第27-38页 |
4.1 镇巴县山区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SWOT分析 | 第27-34页 |
4.1.1 优势 | 第27-29页 |
4.1.2 劣势 | 第29-31页 |
4.1.3 机遇 | 第31-33页 |
4.1.4 威胁 | 第33-34页 |
4.2 镇巴县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存在的问题 | 第34-38页 |
4.2.1 政府重视不足 | 第34页 |
4.2.2 农村地区电子商务人才缺乏 | 第34-35页 |
4.2.3 网络基础设施建不完备 | 第35页 |
4.2.4 农产品标准化和品牌化建设程度不高 | 第35-36页 |
4.2.5 农村物流体系配送不完善 | 第36-37页 |
4.2.6 网络支付体系不完善 | 第37-38页 |
第五章 镇巴县山区农产品电商模式优化选择 | 第38-41页 |
5.1 产品电子商务模式选择的原则 | 第38-39页 |
5.1.1 适用性原则 | 第38页 |
5.1.2 协调化原则 | 第38-39页 |
5.2 镇巴县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优化模式 | 第39-41页 |
5.2.1 “O2O+订单预售+基地直供”模式 | 第39页 |
5.2.2 P2G2B2C模式 | 第39-41页 |
第六章 镇巴县电子商务发展模式对策建议 | 第41-45页 |
6.1 强化政府农产品电子商务制度保障 | 第41页 |
6.2 加强人力资本培养 | 第41页 |
6.2.1 加强培养农产品电子商务人才 | 第41页 |
6.2.2 加大优秀电子商务人才的引进力度 | 第41页 |
6.3 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 第41-42页 |
6.4 强化农村物流配送体系 | 第42页 |
6.5 构建农产品标准化和品牌化输出 | 第42-44页 |
6.5.1 树立品牌意识,加快农产品品牌创建 | 第43页 |
6.5.2 建立质量标准,提高品牌信任度 | 第43页 |
6.5.3 做好客户管理管理 | 第43-44页 |
6.6 完善农村金融支付体系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作者简介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