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23页 |
1.1 课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精密排种器的类型及常用排种器质量检测方法 | 第12-17页 |
1.2.1 精密排种器的类型 | 第12-15页 |
1.2.2 精密排种器排种质量检测方法 | 第15-17页 |
1.压电效应法 | 第15页 |
2.人工检测法 | 第15-16页 |
3.光电效应法 | 第16页 |
4.高速摄影法 | 第16-17页 |
1.3 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7-20页 |
1.3.1 国内精播机监控系统的发展现状 | 第17-19页 |
1.3.2 国外精播机监控系统的发展现状 | 第19-20页 |
1.3.3 存在的问题 | 第20页 |
1.4 课题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5 技术路线 | 第21-23页 |
第二章 系统总体方案的设计 | 第23-26页 |
2.1 造成漏播的因素分析 | 第23页 |
2.2 自动补种准确性因素分析 | 第23页 |
2.3 系统功能的设计要求及方案设计 | 第23-25页 |
2.4 系统的内部工作流程 | 第25-26页 |
第三章 漏播检测与自动补种系统硬件部分设计 | 第26-41页 |
3.1 系统硬件组成 | 第26页 |
3.2 传感器 | 第26-30页 |
3.2.1 传感器的性能分析及对比选取 | 第26-29页 |
3.2.2 传感器的安装 | 第29-30页 |
3.3 可编程控制器PLC性能分析及组成 | 第30-33页 |
3.3.1 可编程控制器PLC性能分析 | 第30页 |
3.3.2 可编程控制器PLC的基本组成 | 第30-31页 |
3.3.3 PLC的工作原理 | 第31-32页 |
3.3.4 PLC的选择 | 第32-33页 |
3.4 声光报警电路设计 | 第33-34页 |
3.4.1 蜂鸣器报警电路设计 | 第33-34页 |
3.4.2 二极管报警电路设计 | 第34页 |
3.5 自动补种装置的结构与控制 | 第34-40页 |
3.5.1 自动补种装置的结构 | 第34-36页 |
3.5.2 补种位置的控制 | 第36-37页 |
3.5.3 步进电机的选取和安装 | 第37-40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漏播检测与自动补种系统软件部分设计 | 第41-45页 |
4.1 播种检测与漏播补偿系统主框架程序设计 | 第41页 |
4.2 系统控制软件设计 | 第41-43页 |
4.3.1 系统输入输出(I/O)继电器分配表的设计 | 第42页 |
4.3.2 系统其它继电器分配表的设计 | 第42-43页 |
4.3 系统梯形图的设计 | 第43-45页 |
第五章 试验及分析 | 第45-50页 |
5.1 试验方案设计 | 第45页 |
5.2 试验器材 | 第45-46页 |
5.3 试验步骤 | 第46-47页 |
5.3.1 设定株距,改变拖拉机行进速度 | 第46页 |
5.3.2 设定拖拉机行进速度,改变株距 | 第46-47页 |
5.4 试验结果分析 | 第47-50页 |
5.4.1 设定株距 | 第47-48页 |
5.4.2 设定拖拉机速度 | 第48-50页 |
第六章 可靠性及抗干扰设计 | 第50-52页 |
6.1 干扰的类型 | 第50页 |
6.2 外部干扰及其保护措施 | 第50-52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2-54页 |
7.1 课题的结论 | 第52页 |
7.2 漏播检测和自动补种技术的发展趋势 | 第52-54页 |
7.2.1 提高漏播检测装置的精度 | 第53页 |
7.2.2 提高漏播检测和自动补种装置的适用性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作者简介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