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金属结构论文--钢结构论文

利用角钢耗能的自复位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0页
    1.1 课题背景第10-11页
    1.2 自复位节点和钢框架研究的现状第11-16页
        1.2.1 钢框架自复位节点的研究现状第11-15页
        1.2.2 钢框架建模方法的研究现状第15-16页
    1.3 自复位钢框架结构体系的研究现状第16-18页
    1.4 利用角钢耗能的自复位结构抗震性能研究的意义与不足第18-19页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9-20页
第二章 利用角钢耗能的自复位节点有限元模拟第20-27页
    2.1 OpenSEES有限元软件简要介绍第20-23页
        2.1.1 有限元模型单元选择和划分第20页
        2.1.2 梁柱节点模型的建立和模型加载第20-21页
        2.1.3 用弹簧代替角钢模拟方法介绍第21-23页
    2.2 自复位节点进行有限元模拟验证第23-26页
    2.3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三章 利用角钢耗能的自复位结构体系研究第27-50页
    3.1 自复位节点设计要点和步骤第27-32页
        3.1.1 自复位节点抗弯承载力确定第27-28页
        3.1.2 预应力钢绞线设计第28-29页
        3.1.3 自复位节点的“后期刚度”第29-31页
        3.1.4 梁截面强度验算第31-32页
    3.2 利用角钢耗能的自复位结构体系的设计目标第32页
    3.3 利角钢耗能的自复位框架结构的设计步骤第32页
    3.4 试件设计第32-39页
        3.4.1 Base模型中的梁、柱和钢绞线尺寸的确定第32-36页
        3.4.2 Base试件有限元模型建立和加载第36-38页
        3.4.3 WJ系列试件第38页
        3.4.4 JL系列试件第38页
        3.4.5 JM系列试件第38-39页
        3.4.6 JG系列试件第39页
    3.5 计算结果分析第39-49页
        3.5.1 WJ系列试件第40-43页
        3.5.2 JL系列试件第43-44页
        3.5.3 JM系列试件第44-47页
        3.5.4 JG系列试件第47-49页
    3.6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四章 多层多跨自复位钢框架结构分析第50-66页
    4.1 研究概述第50-53页
    4.2 地震波选取第53-58页
        4.2.1 自然地震波选取第53-56页
        4.2.2 人工波选择第56-58页
    4.3 大震下自复位框架复位结构性能第58页
    4.4 大震下自复位框架与传统钢框架比较第58-65页
        4.4.1 基底剪力比较第58-59页
        4.4.2 各层位移比较第59-62页
        4.4.3 各层速度比较第62-65页
    4.5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第五章 简要设计概念与展望第66-69页
    5.1 自复位钢框架结构简要设计概念第66-67页
        5.1.1 设计流程第66-67页
        5.1.2 施工流程第67页
    5.2 结论第67-68页
    5.3 展望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2页
致谢第72-73页
作者简历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性别差异的商业购物中心交通空间设计研究
下一篇:蝴蝶形钢板墙—自复位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