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水生态空间旅游开发研究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引言 | 第9-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2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6-20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20-26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0-22页 |
2.1.1 空间、生态空间和水生态空间 | 第20-22页 |
2.1.2 水生态空间旅游和水生态空间旅游开发 | 第22页 |
2.2 理论基础概述 | 第22-26页 |
2.2.1 生态空间理论 | 第22-24页 |
2.2.2 景观生态学理论 | 第24页 |
2.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4-25页 |
2.2.4 旅游环境承载力理论 | 第25页 |
2.2.5 生态旅游理论 | 第25-26页 |
3 山东省水生态空间旅游开发概况 | 第26-39页 |
3.1 水生态空间的类型和功能 | 第26-29页 |
3.1.1 水生态空间的类型 | 第26-28页 |
3.1.2 水生态空间的功能 | 第28-29页 |
3.2 水生态空间的特征 | 第29-30页 |
3.2.1 可亲近性 | 第29页 |
3.2.2 疗养性 | 第29页 |
3.2.3 科普教育性 | 第29-30页 |
3.2.4 生物多样性 | 第30页 |
3.3 山东省水生态空间旅游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30-39页 |
3.3.1 开发现状 | 第30-37页 |
3.3.2 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 第37-39页 |
4 山东省水生态空间旅游开发潜力评价 | 第39-62页 |
4.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9-43页 |
4.1.1 评价原则 | 第39-40页 |
4.1.2 指标选取 | 第40-41页 |
4.1.3 指标解释与数据获取 | 第41-43页 |
4.2 评价方法 | 第43-47页 |
4.2.1 TOPSIS价值函数模型简介 | 第43页 |
4.2.2 TOPSIS法实施步骤 | 第43-47页 |
4.3 评价结果 | 第47-62页 |
4.3.1 旅游资源禀赋潜力评价结果 | 第47-50页 |
4.3.2 旅游市场开发潜力评价结果 | 第50-52页 |
4.3.3 社会经济保障潜力评价结果 | 第52-54页 |
4.3.4 生态环境承载潜力评价结果 | 第54-55页 |
4.3.5 水生态空间优化潜力评价结果 | 第55-58页 |
4.3.6 综合测评结果 | 第58-62页 |
5 山东省水生态空间旅游开发提升对策 | 第62-66页 |
5.1 塑造多样水系空间,打造活力水城 | 第62页 |
5.2 改善水域生态环境,强化依法治水 | 第62-63页 |
5.3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质量 | 第63-64页 |
5.4 合理实施旅游规划,构建水文化体系 | 第64-65页 |
5.5 努力打造高端品牌,培育优质旅游 | 第65-66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6-69页 |
6.1 结论 | 第66-67页 |
6.2 展望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