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保护管理论文--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论文--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论文

密云水库上游地区生态补偿对农户生计影响的研究--以河北省丰宁县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引言第10-13页
    1.1 研究背景第10页
    1.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1 现实意义第10-11页
        1.2.2 理论意义第11页
    1.3 研究设计第11-13页
        1.3.1 研究目的及研究问题第11页
        1.3.2 研究方法第11-12页
        1.3.3 研究创新点第12页
        1.3.4 研究思路第12-13页
第2章 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第13-21页
    2.1 生态补偿研究概述第13-14页
        2.1.1 生态补偿定义第13-14页
        2.1.2 我国生态补偿研究现状第14页
    2.2 农户生计研究概述第14-18页
        2.2.1 农户生计定义第14-15页
        2.2.2 农户可持续生计研究第15-17页
        2.2.3 农户生计研究的其他途径第17-18页
        2.2.4 农户生计研究方法第18页
    2.3 我国关于生态补偿对农户生计影响的研究进展第18-20页
        2.3.1 退耕还林对农户生计的影响第18-19页
        2.3.2 稻改旱对农户生计的影响第19页
        2.3.3 其他生态补偿对农户生计的影响第19-20页
    2.4 理论基础第20-21页
        2.4.1 外部性理论第20页
        2.4.2 农户行为理论第20页
        2.4.3 可持续生计理论第20-21页
第3章 研究区域相关概况第21-28页
    3.1 密云水库概况第21-22页
        3.1.1 水源概况第21页
        3.1.2 发展历程第21-22页
    3.2 密云水库上游地区概况第22-25页
        3.2.1 社会经济条件第22-23页
        3.2.2 生态补偿实施概况第23-25页
    3.3 丰宁概况第25-28页
        3.3.1 基本情况第25页
        3.3.2 社会经济条件第25-26页
        3.3.3 水资源条件第26页
        3.3.4 生态补偿实施概况第26-28页
第4章 研究区农户生计现状分析第28-39页
    4.1 数据来源第28页
    4.2 样本描述第28-30页
        4.2.1 样本乡镇基本特征第28-29页
        4.2.2 样本农户分布特征第29-30页
    4.3 研究框架构建与变量选取第30-31页
        4.3.1 研究框架构建第30页
        4.3.2 变量选取第30-31页
    4.4 研究区农户生计现状特征第31-39页
        4.4.1 生计资本特征第32-34页
        4.4.2 生计策略特征第34-37页
        4.4.3 生计结果特征第37-39页
第5章 退耕还林对农户生计影响的实证分析第39-50页
    5.1 退耕农户和非退耕农户生计比较第39-42页
        5.1.1 生计资本的比较第39-40页
        5.1.2 生计策略的比较第40-41页
        5.1.3 生计结果的比较第41-42页
    5.2 退耕还林对农户生计影响的回归分析第42-50页
        5.2.1 模型构建第42-47页
        5.2.2 回归结果描述第47-48页
        5.2.3 回归结果分析第48-50页
第6章 生态补偿对农户收益的影响及农户满意度分析第50-54页
    6.1 生态补偿工程对农户收益的影响第50-51页
        6.1.1 退耕还林地机会成本与收益比较第50-51页
        6.1.2 稻改旱地机会成本与收益比较第51页
        6.1.3 节水灌溉工程机会成本与收益比较第51页
    6.2 农户对生态补偿工程的满意度分析第51-54页
        6.2.1 农户对生态补偿工程的总体满意度第52页
        6.2.2 农户对生态补偿工程不满意的原因第52-54页
第7章 结论、建议及不足之处第54-57页
    7.1 结论第54-55页
        7.1.1 退耕还林对农户生计的影响是积极的,但总体影响不大第54页
        7.1.2 “稻改早”对农户收益有直接负面影响第54页
        7.1.3 生态补偿项目管理问题遏制了一些项目效益的发挥第54页
        7.1.4 生态补偿项目对农户的生活方式影响很小第54-55页
        7.1.5 农户对农业的依赖性正逐步降低,农户生计呈多样性第55页
    7.2 建议第55-56页
        7.2.1 应对林业补偿项目的发展给予更多支持第55页
        7.2.2 应建立以物价为基准的“稻改早”补偿机制第55页
        7.2.3 应建立完善生态工程建设全过程的监管机制第55页
        7.2.4 应加强生态补偿项目区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农户良好的生活习惯第55-56页
        7.2.5 北京市和当地政府应在引导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上发挥更大作用第56页
    7.3 研究的不足之处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0页
个人简介第60-61页
导师简介第61-62页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第62-63页
致谢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黄瓜对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的毒性响应
下一篇:论马克思实践观视域下的生态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