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3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1.2.1 研究方法综述 | 第13页 |
1.2.2 研究内容综述 | 第13-15页 |
1.3 研究的主要思路及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3.1 研究主要思路 | 第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6-18页 |
第二章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职工安置的理论基础 | 第18-23页 |
2.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与内涵 | 第18-19页 |
2.1.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 | 第18页 |
2.1.2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 | 第18-19页 |
2.2 职工安置的理论基础 | 第19-20页 |
2.2.1 人力资本理论 | 第19页 |
2.2.2 劳动关系理论 | 第19-20页 |
2.2.3 产权理论 | 第20页 |
2.2.4 经济人道主义 | 第20页 |
2.3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煤炭企业职工安置的影响 | 第20-23页 |
第三章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国有煤炭企业职工安置现状分析 | 第23-36页 |
3.1 国有煤炭企业职工安置政策分析 | 第23-24页 |
3.2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国有煤炭企业职工素质与结构分析 | 第24-27页 |
3.2.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煤炭企业职工素质分析 | 第24-25页 |
3.2.2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煤炭企业职工结构分析 | 第25-27页 |
3.3 国有煤炭企业职工安置途径分析 | 第27-30页 |
.3.3.1企业内部分流安置的方式 | 第27-29页 |
3.3.2 企业外部分流安置的方式 | 第29-30页 |
3.4 国有煤炭企业职工安置难点分析 | 第30-36页 |
3.4.1 政策层面 | 第30-32页 |
3.4.2 企业层面 | 第32-34页 |
3.4.3 职工层面 | 第34-36页 |
第四章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职工安置现状分析 | 第36-48页 |
4.1 集团经营状况分析 | 第36-37页 |
4.2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职工安置规划 | 第37-38页 |
4.3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职工安置原则 | 第38-39页 |
4.3.1 依法依规原则 | 第38页 |
4.3.2 自愿选择原则 | 第38页 |
4.3.3 统一标准原则 | 第38-39页 |
4.3.4 和谐稳定原则 | 第39页 |
4.4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职工安置途径分析 | 第39-44页 |
4.4.1 内部离岗退养 | 第39-40页 |
4.4.2 内部转岗分流 | 第40-42页 |
4.4.3 新上项目转移 | 第42-43页 |
4.4.4 自谋职业成长 | 第43页 |
4.4.5 内部清理解除 | 第43页 |
4.4.6 公益性岗位安置 | 第43页 |
4.4.7 分离社会移交 | 第43-44页 |
4.5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职工安置的难点分析 | 第44-48页 |
4.5.1 河南省未出台去产能配套实施细则 | 第44页 |
4.5.2 富余人员难以完全安置 | 第44页 |
4.5.3 重组煤矿无法关闭退出 | 第44-45页 |
4.5.4 人员安置资金缺口巨大 | 第45-46页 |
4.5.5 资产债务难以处置 | 第46页 |
4.5.6 职工文化程度较低,技能较单一 | 第46-48页 |
第五章 改进中国平煤神马集团职工安置工作的建议 | 第48-56页 |
5.1 加强组织保障、强化监督管理与指导 | 第48-49页 |
1、加强组织领导 | 第48页 |
2、明确工作责任 | 第48-49页 |
5.2 加强引导和教育,发挥职工在安置工作中的主动性 | 第49-51页 |
1、加强舆论引导 | 第49-50页 |
2、做好对职工的加压和心理的疏导工作。 | 第50-51页 |
5.3 强化社会保障,多渠道筹集职工安置分流所需费用 | 第51-52页 |
1、适当提高经济补偿金、安置费的标准 | 第51页 |
2、改变将补偿金一次性发放给职工的做法 | 第51-52页 |
3、加强安置费监管机制 | 第52页 |
5.4 加大政府扶持,完善政府支持职工安置的政策体系 | 第52-53页 |
1、加强再就业技能培训,提升失业职工竞争优势 | 第52页 |
2、建立完善的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 | 第52-53页 |
5.5 积极创新,拓展就业安置新途径 | 第53-56页 |
1、鼓励职工自主创业 | 第53-54页 |
2、政府提供公益性岗位 | 第54-56页 |
结语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