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16页 |
1.1 EMS诱变技术研究进展 | 第10页 |
1.2 正向遗传学与图位克隆 | 第10页 |
1.3 二代测序技术 | 第10-11页 |
1.4 拟南芥开花突变体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1.4.1 春化途径 | 第11页 |
1.4.2 自主途径 | 第11-12页 |
1.4.3 其他途径 | 第12页 |
1.5 拟南芥叶色发育缺陷突变体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1.5.1 花斑突变体var2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1.5.2 浅绿突变体egy1研究进展 | 第13页 |
1.6 拟南芥叶形发育缺陷突变体研究进展 | 第13页 |
1.6.1 叶片左旋突变体tub4研究进展 | 第13页 |
1.6.2 叶型突变体ktn1研究进展 | 第13页 |
1.7 拟南芥表皮毛发育缺陷突变体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1.8 细胞周期调控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第二章 拟南芥发育缺陷突变体的筛选 | 第16-22页 |
2.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16-17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16页 |
2.1.2 实验方法 | 第16-17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17-21页 |
2.2.1 晚开花突变体的筛选 | 第17页 |
2.2.2 叶色发育缺陷突变体的筛选 | 第17-19页 |
2.2.3 叶形发育缺陷突变体的筛选 | 第19-20页 |
2.2.4 表皮毛发育缺陷突变体的筛选 | 第20-21页 |
2.3 讨论 | 第21-22页 |
第三章 拟南芥发育缺陷突变体基因的克隆与功能研究 | 第22-38页 |
3.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2-25页 |
3.1.1 实验材料 | 第22-23页 |
3.1.2 实验方法 | 第23-25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25-36页 |
3.2.1 拟南芥浅绿突变体F10-25No.3的研究 | 第25-27页 |
3.2.2 拟南芥花斑突变体F14-46V的研究 | 第27-30页 |
3.2.3 拟南芥叶片左旋突变体F12-12S突变体的研究 | 第30-33页 |
3.2.4 拟南芥发育缺陷突变体F14-50的研究 | 第33-35页 |
3.2.5 发育缺陷突变体GK_278B09的研究 | 第35-36页 |
3.3 讨论 | 第36-38页 |
第四章 CDC5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 第38-49页 |
4.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8-44页 |
4.1.1 实验材料 | 第38-40页 |
4.1.2 实验方法 | 第40-44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44-48页 |
4.2.1 重组质粒pET28a-CDC5~(1-432)的构建 | 第44-45页 |
4.2.2 重组蛋白CDC5_(1-144)-His_(x6)的诱导表达 | 第45-46页 |
4.2.3 重组蛋白CDC5_(1-144)-His_(x6)的纯化 | 第46页 |
4.2.4 重组蛋白CDC5_(1-144)-His_(x6)的二次纯化及定量 | 第46-47页 |
4.2.5 CDC5_(1-144)-His_(x6)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与检测 | 第47页 |
4.2.6 CDC5_(1-144)-His_(x6)多克隆抗体纯化后检测 | 第47-48页 |
4.3 讨论 | 第48-49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5页 |
附录 | 第55-65页 |
缩略词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作者简介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