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2-14页 |
ABSTRACT | 第14-15页 |
符号说明 | 第16-1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37页 |
1.1 引言 | 第17页 |
1.2 完整适体和分裂适体 | 第17-18页 |
1.3 荧光信号 | 第18-20页 |
1.3.1 标记型 | 第18-20页 |
1.3.2 免标记型 | 第20页 |
1.4 信号扩增策略 | 第20-35页 |
1.4.1 酶辅助信号放大 | 第21-30页 |
1.4.1.1 聚合酶辅助信号放大 | 第21-22页 |
1.4.1.2 切刻酶辅助信号放大 | 第22-24页 |
1.4.1.3 聚合酶和切刻酶辅助的信号放大 | 第24-26页 |
1.4.1.4 外切酶辅助信号放大 | 第26-27页 |
1.4.1.5 内切酶辅助的信号放大 | 第27-28页 |
1.4.1.6 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辅助信号放大 | 第28-29页 |
1.4.1.7 DNAzyme辅助信号放大 | 第29-30页 |
1.4.2 无酶辅助信号放大 | 第30-35页 |
1.4.2.1 杂交链反应 | 第31-32页 |
1.4.2.2 催化发夹自组装 | 第32-33页 |
1.4.2.3 杂交链反应和催化发夹自组装联用的信号放大 | 第33-34页 |
1.4.2.4 熵驱动的链置换反应 | 第34-35页 |
1.5 酶辅助信号放大优势、缺陷及解决方案 | 第35-36页 |
1.6 总结 | 第36-37页 |
第二章 基于目标物和阻滞链循环的信号扩增策略用于腺苷的检测 | 第37-52页 |
2.1 引言 | 第37-38页 |
2.2 目标物和阻滞链循环策略的设计原理 | 第38-39页 |
2.3 仪器与试剂 | 第39-40页 |
2.3.1 仪器 | 第39页 |
2.3.2 试剂 | 第39-40页 |
2.4 实验步骤 | 第40-41页 |
2.4.1 高温高压灭菌 | 第40-41页 |
2.4.2 捕获链-阻滞链复合物的制备 | 第41页 |
2.4.3 T7Exo辅助的目标物和阻滞链循环 | 第41页 |
2.4.4 荧光信号的获得及检测 | 第41页 |
2.5 结果与讨论 | 第41-51页 |
2.5.1 可行性验证 | 第41-42页 |
2.5.2 捕获链与阻滞链互补碱基数目的优化 | 第42-43页 |
2.5.3 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43-46页 |
2.5.3.1 H1浓度的优化 | 第43-44页 |
2.5.3.2 T7 Exo用量的优化 | 第44-45页 |
2.5.3.3 反应时间的优化 | 第45-46页 |
2.5.3.4 NMM的优化 | 第46页 |
2.5.4 传感器标准曲线的建立 | 第46-48页 |
2.5.5 方法学验证 | 第48-51页 |
2.5.5.1 日内精密度和日间精密度的考察 | 第48页 |
2.5.5.2 选择性考察 | 第48-49页 |
2.5.5.3 回收率的考察 | 第49-50页 |
2.5.5.4 重现性的考察 | 第50页 |
2.5.5.5 复杂生物样本中回收率的测定 | 第50-51页 |
2.6 结论 | 第51-52页 |
第三章 目标物替代品介导的基于分裂适体的信号放大策略 | 第52-67页 |
3.1 引言 | 第52-53页 |
3.2 目标物替代品介导的基于分裂适体的信号放大策略设计原理 | 第53-54页 |
3.3 仪器与试剂 | 第54-56页 |
3.3.1 仪器 | 第54-55页 |
3.3.2 试剂 | 第55-56页 |
3.4 实验步骤 | 第56-57页 |
3.4.1 高温高压灭菌 | 第56页 |
3.4.2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验证信号放大是否发生 | 第56页 |
3.4.3 目标物替代品介导的信号放大的运行 | 第56页 |
3.4.4 目标物替代品介导的信号放大的终止 | 第56-57页 |
3.4.5 荧光信号的获得及检测 | 第57页 |
3.5 实验结果 | 第57-66页 |
3.5.1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验证信号扩增是否发生 | 第57-58页 |
3.5.2 可行性研究 | 第58-59页 |
3.5.3 SA与Q链互补碱基数目的优化 | 第59页 |
3.5.4 实验条件的优化 | 第59-62页 |
3.5.4.1 Q链浓度的优化 | 第60页 |
3.5.4.2 反应时间的优化 | 第60-61页 |
3.5.4.3 NMM浓度的优化 | 第61-62页 |
3.5.5 标准曲线的建立 | 第62-63页 |
3.5.6 方法学验证 | 第63-66页 |
3.5.6.1 选择性考察 | 第63-64页 |
3.5.6.2 日内精密度和日间精密度考察 | 第64-65页 |
3.5.6.3 回收率的考察 | 第65-66页 |
3.5.6.4 血清样品中回收率的考察 | 第66页 |
3.6 结论 | 第66-67页 |
总结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