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1页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2-13页 |
1.2 小麦品种的氮含量 | 第13-16页 |
1.2.1 小麦品种氮含量与产量关系 | 第13-14页 |
1.2.2 小麦品种氮含量与产量构成关系 | 第14-15页 |
1.2.3 小麦品种氮含量与氮吸收利用关系 | 第15页 |
1.2.4 小麦品种氮含量与磷吸收利用关系 | 第15-16页 |
1.2.5 小麦品种氮含量与钾吸收利用关系 | 第16页 |
1.3 小麦品种的磷含量 | 第16-20页 |
1.3.1 小麦品种磷含量与产量关系 | 第16-18页 |
1.3.2 小麦品种磷含量与产量构成关系 | 第18页 |
1.3.3 小麦品种磷含量与氮吸收利用关系 | 第18-19页 |
1.3.4 小麦品种磷含量与磷吸收利用关系 | 第19页 |
1.3.5 小麦品种磷含量与钾吸收利用关系 | 第19-20页 |
1.4 研究的科学问题 | 第20页 |
1.5 研究方法和内容 | 第20页 |
1.6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第二章 旱地高产小麦品种籽粒氮含量差异与产量形成和氮磷钾吸收利用的关系 | 第21-36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2-26页 |
2.1.1 试验地点概况 | 第22-23页 |
2.1.2 试验设计 | 第23-25页 |
2.1.3 样品采集及测定 | 第25-26页 |
2.1.4 数据计算与统计分析 | 第26页 |
2.2 结果分析 | 第26-33页 |
2.2.1 旱地小麦品种籽粒氮含量差异 | 第26-27页 |
2.2.2 旱地高产小麦品种籽粒氮含量差异 | 第27-28页 |
2.2.3 籽粒氮含量差异与干物质累积、产量构成的关系 | 第28-29页 |
2.2.4 籽粒氮含量差异与籽粒磷钾含量的关系 | 第29-30页 |
2.2.5 籽粒氮含量差异与营养器官氮磷钾含量的关系 | 第30-31页 |
2.2.6 籽粒氮含量差异与氮磷钾吸收量的关系 | 第31-32页 |
2.2.7 籽粒氮含量差异与氮磷钾分配的关系 | 第32-33页 |
2.3 讨论 | 第33-35页 |
2.3.1 小麦品种籽粒氮含量与产量、干物质累积、产量构成的关系 | 第33-34页 |
2.3.2 小麦品种籽粒氮含量与氮磷钾含量的关系 | 第34页 |
2.3.3 小麦品种籽粒氮含量与氮磷钾吸收分配的关系 | 第34-35页 |
2.4 结论 | 第35-36页 |
第三章 旱地高产小麦品种籽粒磷含量差异与产量形成和氮磷钾吸收利用的关系 | 第36-50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37-38页 |
3.1.1 试验地点概况 | 第37页 |
3.1.2 试验设计 | 第37页 |
3.1.3 样品采集及测定 | 第37-38页 |
3.1.4 数据计算与统计分析 | 第38页 |
3.2 结果分析 | 第38-47页 |
3.2.1 旱地小麦品种籽粒磷含量差异 | 第38-39页 |
3.2.2 旱地高产小麦品种籽粒磷含量差异 | 第39-40页 |
3.2.3 籽粒磷含量差异与干物质累积、产量构成的关系 | 第40-41页 |
3.2.4 籽粒磷含量差异与籽粒氮钾含量的关系 | 第41-42页 |
3.2.5 籽粒磷含量差异与营养器官氮磷钾含量的关系 | 第42-43页 |
3.2.6 籽粒磷含量差异与籽粒氮磷钾吸收量的关系 | 第43-44页 |
3.2.7 籽粒磷含量差异与营养器官氮磷钾吸收量的关系 | 第44-46页 |
3.2.8 籽粒磷含量差异与氮磷钾分配的关系 | 第46-47页 |
3.3 讨论 | 第47-49页 |
3.3.1 小麦品种籽粒磷含量与产量、干物质累积、产量构成的关系 | 第47-48页 |
3.3.2 小麦品种籽粒磷含量与氮磷钾含量的关系 | 第48-49页 |
3.3.3 小麦品种籽粒磷含量与氮磷钾吸收分配的关系 | 第49页 |
3.4 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作者简介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