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19页 |
1.1 小麦种质资源研究 | 第10页 |
1.1.1 小麦概述 | 第10页 |
1.1.2 小麦的起源 | 第10页 |
1.1.3 小麦的分类 | 第10页 |
1.1.4 小麦的分布 | 第10页 |
1.2 遗传多样性研究 | 第10-14页 |
1.2.1 遗传多样性的定义 | 第10-11页 |
1.2.2 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3 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方法 | 第11页 |
1.2.4 DNA分子标记的研究 | 第11-14页 |
1.3 形态标记在遗传多样性上的研究 | 第14-16页 |
1.4 分子标记与形态学标记相结合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16-17页 |
1.5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7-19页 |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19-22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19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19-21页 |
2.2.1 试验材料与设计 | 第19页 |
2.2.2 指标测定方法 | 第19-20页 |
2.2.3 KASP分析 | 第20页 |
2.2.4 群体结构分析 | 第20-21页 |
2.2.5 聚类分析 | 第21页 |
2.2.6 矩阵相关性比较 | 第21页 |
2.3 数据统计方法 | 第21-22页 |
第三章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22-35页 |
3.1 基于农艺性状的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22-29页 |
3.1.1 农艺性状的观察 | 第22-24页 |
3.1.2 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 第24-27页 |
3.1.3 利用农艺性状进行聚类分析 | 第27-29页 |
3.2 利用KASP进行聚类分析 | 第29-32页 |
3.2.1 标记的遗传分析 | 第29-30页 |
3.2.2 用KASP进行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30-31页 |
3.2.3 基于分子标记的聚类分析 | 第31-32页 |
3.3 利用农艺性状聚类与利用KASP聚类的结果比较 | 第32-35页 |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 第35-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
附录 | 第41-46页 |
作者简介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