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7页 |
1.1.1 M2M通信定义、特点及发展状况 | 第10-12页 |
1.1.2 基于卫星的M2M通信的特点和发展前景 | 第12-15页 |
1.1.3 卫星多址接入技术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2 论文主要工作和结构安排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卫星通信中经典的多址接入技术介绍 | 第19-37页 |
2.1 引言 | 第19页 |
2.2 经典单载波多址接入技术 | 第19-30页 |
2.2.1 纯ALOHA和Slotted ALOHA | 第19-23页 |
2.2.2 竞争消除多样性时隙ALOHA(CRDSA) | 第23-25页 |
2.2.3 不规则重复时隙ALOHA (IRSA) | 第25-30页 |
2.3 经典多载波多址接入技术 | 第30-36页 |
2.3.1 多频时分多址接入(MF-TDMA) | 第30-33页 |
2.3.2 多频码分多址接入技术(MF-CDMA) | 第33-34页 |
2.3.3 多样性时隙ALOHA(DSA) | 第34-3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三章 卫星通信中捕获效应的应用介绍 | 第37-45页 |
3.1 引言 | 第37页 |
3.2 捕获效应及其影响因素 | 第37-39页 |
3.3 研究捕获效应的几种概率模型 | 第39-42页 |
3.3.1 三种常用的概率密度函数 | 第39-40页 |
3.3.2 C.Loo模型 | 第40-41页 |
3.3.3 Lutz两状态模型 | 第41-42页 |
3.4 捕获效应在多址接入技术领域的应用 | 第42-4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多载波协作时隙ALOHA | 第45-62页 |
4.1 引言 | 第45页 |
4.2 多载波协作时隙ALOHA (MC-CSA) | 第45-50页 |
4.2.1 系统结构 | 第46-48页 |
4.2.2 多载波协作干扰消除算法 | 第48-49页 |
4.2.3 多载波协作随机多址接入协议流程 | 第49-50页 |
4.3 多载波协作随机多址接入协议数学模型 | 第50-52页 |
4.4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52-56页 |
4.5 采用捕获效应的MC-CSA技术及其性能分析 | 第56-61页 |
4.5.1 采用捕获效应的MC-CSA技术 | 第57页 |
4.5.2 卫星接收端的功率概率分布 | 第57-59页 |
4.5.3 仿真参数设置及仿真结果分析 | 第59-61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2-64页 |
5.1 本文总结 | 第62-63页 |
5.2 展望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9-7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