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财政、国家财政论文--中国财政论文--国家公债、债券、外债论文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可持续性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中文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页
中文文摘第4-10页
绪论第10-20页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意义第10-12页
        一、选题背景第10-11页
        二、选题意义第11-12页
    第二节 文献综述第12-16页
        一、地方政府债务可持续性的理论研究第12-13页
        二、地方政府债务可持续性的实证研究第13-16页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第16-18页
        一、研究思路第16-17页
        二、研究方法第17-18页
    第四节 创新点和不足之处第18-20页
        一、创新点第18-19页
        二、不足之处第19-20页
第一章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第20-26页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与解析第20-21页
        一、地方政府债务第20-21页
        二、地方政府债务可持续性第21页
    第二节 理论基础第21-26页
        一、公共产品理论第21-22页
        二、委托代理理论第22-23页
        三、财政分权理论第23页
        四、跨期预算约束理论第23-26页
第二章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扩张历史与现状分析第26-38页
    第一节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扩张历史第26-28页
        一、初步尝试阶段(1980-1994年)第26页
        二、逐步发展阶段(1994-2008年)第26-27页
        三、快速发展阶段(2008-2014年)第27页
        四、限额管理阶段(2014年-至今)第27-28页
    第二节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现状分析第28-35页
        一、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规模及增速第28-29页
        二、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结构第29-32页
        三、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来源和用途第32-35页
    第三节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主要存在的问题第35-38页
        一、债务规模庞大且不透明第35页
        二、债务结构不合理第35-36页
        三、债务偿还风险较大第36-38页
第三章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可持续性的理论分析第38-56页
    第一节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可持续性的影响机制分析第38-51页
        一、影响渠道一:财政收入第38-42页
        二、影响渠道二:财政支出第42-46页
        三、影响渠道三:举债冲动与刚性兑付第46-50页
        四、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可持续性的影响机制图第50-51页
    第二节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可持续性的条件分析第51-56页
        一、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可持续性理论模型的建立第51-53页
        二、地方财政赤字率与经济增长率的约束条件第53-56页
第四章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可持续性的实证分析第56-72页
    第一节 地方政府信用风险度量模型第56-61页
        一、信用风险模型的介绍及选取第56-57页
        二、KMV模型的计算步骤第57-59页
        三、KMV模型的改造第59-61页
    第二节 基于我国省际数据的地方政府债务适度规模的模拟测算第61-72页
        一、2016-2018年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预测第61-65页
        二、地方政府可担保财政收入的确定第65-67页
        三、关键参数的确定第67-68页
        四、估算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适度规模第68-70页
        五、实证结果分析第70-72页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第72-78页
    第一节 研究结论第72-73页
    第二节 对策建议第73-78页
        一、深化供给侧改革,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第73页
        二、完善地方税收体系,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第73-74页
        三、做好新老债务衔接,防范地方政府债务违约风险第74-75页
        四、建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体系第75-76页
        五、推进PPP合作模式,减轻地方政府举债压力第76-78页
参考文献第78-82页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82-84页
致谢第84-86页
个人简历第86-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扩展的泰勒规则体系在我国应用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下一篇:房地产领域资产证券化的应用研究--以H公司购房尾款资产证券化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