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家训文化及当代价值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4页 |
一、选题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一)选题目的 | 第9页 |
(二)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三、研究思路与创新点 | 第13-14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3页 |
(二)创新点 | 第13-14页 |
第二章 中国传统家训文化概述及发展历程 | 第14-20页 |
一、中国传统家训文化的相关概念 | 第14-16页 |
(一)家训的含义 | 第14页 |
(二)家训文化的含义 | 第14-15页 |
(三)家风的含义 | 第15页 |
(四)家训与家风的关系 | 第15-16页 |
二、中国传统家训文化的发展历程 | 第16-20页 |
(一)传统家训文化的起源——上古尧舜及先秦时期 | 第16-17页 |
(二)传统家训文化的形成——汉魏时期 | 第17页 |
(三)传统家训文化的成熟——隋唐时期 | 第17-18页 |
(四)传统家训文化的繁荣——宋元明清时期 | 第18-20页 |
第三章 中国传统家训文化的基本内容及主要特点 | 第20-28页 |
一、中国传统家训文化的基本内容 | 第20-24页 |
(一)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 第20-21页 |
(二)夫义妻顺,贤淑知礼 | 第21页 |
(三)克己修身,与人为善 | 第21-22页 |
(四)立德树人,重义轻利 | 第22-23页 |
(五)家国同构,清正廉洁 | 第23-24页 |
二、中国传统家训文化的主要特点 | 第24-28页 |
(一)本质上具有宗法性 | 第24-25页 |
(二)内容上具有广泛性 | 第25-26页 |
(三)功能上具有教化性 | 第26-27页 |
(四)方法上具有潜移默化性 | 第27-28页 |
第四章 中国传统家训文化的历史地位及当代价值 | 第28-40页 |
一、中国传统家训文化的历史地位 | 第28-32页 |
(一)中国传统家训文化的积极作用 | 第28-30页 |
(二)中国传统家训文化的消极影响 | 第30-32页 |
二、中国优秀传统家训文化的当代价值 | 第32-40页 |
(一)有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 第32-33页 |
(二)有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 | 第33-35页 |
(三)有助于营造风清气正的政风及社会风气 | 第35-37页 |
(四)有助于形成良好和谐的家庭关系 | 第37-38页 |
(五)有助于现代社会塑造理想人格 | 第38-40页 |
结束语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和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页 |